杜園在台東池上鄉,由杜俊元先生為感謝父母建立,結合自然與人文景觀。園內有花園、藥草園、紀念館等,讓民眾參觀或申請使用。設計融合唐式建築與現代園林,環境寧靜。園內四季景致不同,涼亭、石板路、草坪等設施齊全,藥草園也提供藥用植物知識。開放時間為每天8點到5點,週一休息,交通方便,是池上鄉重要的文化與休閒場所。
杜園位於臺東縣池上鄉,是一處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的庭園,由當地慈善家杜俊元先生為感念父母教養之恩而建立。園區內不僅有精心設計的景觀花園、藥草園、假山蓮池等自然景觀,也涵蓋了紀念館、會議廳、活動中心等人文空間,既可供民眾自由參觀,也開放給團體申請使用,成為池上鄉重要的文化與休閒場所。園區的設計既保留了傳統唐式建築的典雅,也融入了現代園林的自然美感,讓遊客在稻田間的靜謐環境中,感受庭園的寧靜與人文的傳承。
杜園的歷史背景與建造動機,源於杜俊元先生對家庭與社會的感恩。他認為,父母的教養與支持是他事業有成的根基,因此以自身財力與時間,打造這座紀念庭園,作為對父母的回饋,同時也作為回饋鄉裏、服務社區的展現。園區的規劃由池上鄉惟誠居士設計,結合傳統園林的造景理念與現代園林的生態理念,使杜園不僅是個人情感的寄託,也成為池上鄉的公共空間。園內的景觀設計,既保留了稻田間的自然風光,也巧妙地將人工造景融入其中,形成一個與周遭環境相呼應的庭園。
園區的主體建築為唐式風格的紀念館,建築風格樸實典雅,與周遭的稻田景觀相呼應。紀念館內設有展覽空間,展示杜俊元先生的生平事蹟,以及與父母相關的歷史照片與書信,讓遊客能夠透過展覽瞭解這座庭園的來源與意義。除了紀念館,園內還有多功能活動中心,可供舉辦會議、展覽、教育課程等活動,也設有藥草室,展示各種藥用植物,並提供藥草知識的介紹,讓遊客在參觀庭園的同時,也能學習傳統藥用植物的知識。
園內的景觀花園是杜園的重要特色之一,園內種植了各種花卉與草木,形成四季不同的景觀。春天時,園內的櫻花與桃花綻放,吸引許多遊客前來賞花;夏天時,園內的荷花與睡蓮在池中綻放,為遊客提供涼爽的休憩空間;秋天時,園內的桂花與菊花香氣四溢,為庭園增添詩意;冬天時,園內的常綠植物與松樹則為庭園增添一抹綠意。此外,園內的假山與蓮池也是重要的景觀元素,假山的設計巧妙,既提供了視覺上的美感,也為遊客提供休憩的空間;蓮池則是園內的中心景點,池中種植了各種蓮花,每逢夏秋之際,蓮花綻放,為園區增添詩意。
園內的涼亭與石板路也是遊客常前來的景點。涼亭位於園內的中軸線,為遊客提供休憩的空間,涼亭的設計採用傳統的木構造,與周遭的景觀相呼應。石板路則是園內的主幹道,兩側種植了各種草木,形成一個自然的步道,讓遊客在散步的同時,也能欣賞園內的景觀。此外,園內的草坪是舉辦活動與休閒的空間,遊客可以在草坪上野餐、放風、與親友閒聊,感受庭園的寧靜與自然。
園內的藥草園是另一個重要的景點,園內種植了各種藥用植物,如薄荷、薰衣草、銀花、艾草等,這些植物不僅具有藥用價值,也為園區增添了一抹綠意。藥草園的設計採用傳統的藥草園佈局,讓遊客在參觀庭園的同時,也能學習藥用植物的知識。此外,園內的植物標牌則為遊客提供藥用植物的說明,讓遊客在參觀的同時,也能瞭解這些植物的用途與特性。
杜園的開放時間為每天早上8點至下午5點,週一為休息日,但園區仍開放給民眾自由參觀。園區的交通方式為臺9線約323.公里轉松吉路約100公尺後右轉新興路續行約100公尺即抵達,遊客可以透過汽車或自行開車前來參觀。園區的環境非常安靜,四周被稻田環繞,與城市的喧囂隔離,讓遊客在參觀庭園的同時,也能享受自然的寧靜。
杜園的設計與建造,不僅是杜俊元先生對父母的回饋,也成為池上鄉的重要文化與休閒場所。園區的景觀與人文結合,讓遊客在參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庭園的寧靜與自然的美感。杜園的開放與維護,也體現了杜俊元先生對社會的回饋,以及對社區的關懷。園區的設計與建造,不僅是個人情感的寄託,也成為池上鄉的重要文化與休閒場所,讓遊客在參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庭園的寧靜與自然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