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源幽谷

泰源幽谷位於台灣東部,是自然與人文交織的地方,有群山、溪流與阿美族文化。這裡有舊東河橋、登仙橋、泰源盆地、馬武窟溪與大馬武窟山等景點,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歷史與自然風貌。舊東河橋是日據時代的橋樑,設計考慮地質差異;登仙橋附近有火山岩與泥岩,還有石猴雕像。泰源盆地位於海岸山脈,是台灣第四大盆地,有豐富的地層與多樣的生態。馬武窟溪是東側最長的河流,原住民稱為「撒網捕魚」,沿岸有歷史遺跡。大馬武窟山則是阿美族信仰中心,山頂有森林與生態。泰源幽谷不僅自然景觀壯麗,也融合了歷史與文化,是探險與學習的好地方。

泰源幽谷位於臺灣東部海岸山脈的腹地,是一處被羣山環抱、溪流穿行的自然與人文交織之地。從舊東河橋眺望,馬武窟溪如銀線般蜿蜒流過,將整片盆地切割成一幅錯落有致的地形圖。這裡既是臺灣第四大盆地的中心,也是阿美族原住民世代棲息的歷史舞臺,更是現代人探索自然與歷史的絕佳場域。若想深入瞭解泰源幽谷的風貌,不妨從舊東河橋、登仙橋、泰源盆地、馬武窟溪與大馬武窟山等幾個重點地點切入,感受這片土地的歷史厚度與自然魅力。

舊東河橋是泰源幽谷的門戶,也是連結臺灣東部與海岸山脈的關鍵樞紐。這座橋樑建於日據時代,原名為「吉田橋」,後因風災毀壞,於1925年重建,成為當時重要的交通要道。橋樑兩岸的巖性差異,北岸為堅硬的石灰岩,南岸則為鬆散的堆積層,這特殊的地質構造也影響了橋樑的設計。北半部採用拱橋結構,南半段則為T型梁橋,這種設計在當時的工程技術下,既考量了穩定性,也兼顧了橋樑的通透性。如今,舊東河橋僅供行人通行,橋頭豋設的石猴雕像與周遭的自然景觀,更添一份歷史與風景的交融感。從橋樑俯瞰,馬武窟溪在山谷中奔流,將整片盆地切割成一處被羣山環抱的祕境。

沿著臺23線往北行進,會到達「登仙橋」,這座橋樑與舊東河橋同為東河地區的重要地標,卻因地質結構的差異,呈現出不同的景觀。登仙橋周遭的地形主要由火山岩、沉積巖、深海碎屑岩與泥岩層組成,馬武窟溪在千萬年的鑿刻作用下,將質地堅硬的都巒山集塊巖切割成登仙峽,形成陡峻的地形。橋樑本身雖然已不再是主要的交通要道,但其周遭的自然景觀與原住民文化,卻吸引著大量遊客前來探訪。橋頭豋設的石猴雕像,與舊橋的設計風格相似,象徵著這座橋樑與舊東河橋一樣,是人類與自然共存的見證。此外,橋樑周遭的森林與溪流,也提供了觀賞臺灣獼猴的機會,這些猴子在橋樑上活動的身影,成為這座橋樑最具特色的風景。

泰源盆地是泰源幽谷的核心區域,總面積約130平方公里,是繼臺中盆地、臺北盆地與埔里盆地羣之後,臺灣第四大盆地。這片盆地的形成,與地質學上的弧前盆地理論有著密切關聯。根據研究,泰源盆地主要由兩個地層組成,一是以安山岩與玄武岩質集塊巖構成的都巒山層,另一層則為大港口層,由深灰色頁巖、砂岩與泥岩組成,局部有礫巖出露。這種地層結構使得泰源盆地在長期的侵蝕作用下,被都巒山層包圍,形成一個獨立的地形結構。盆地內的地形變化多端,有著河谷、丘陵、湖泊與森林等多樣的景觀,而馬武窟溪則是穿過盆地的主要河流,其流經的地形與水文,也影響著盆地的生態與人類活動。

馬武窟溪是海岸山脈東側流域面積最廣、長度最長的河流,其源頭位於北源村與都蘭山北麓,兩溪匯流於泰源聚落附近,河道百轉千折,河牀怪石嶙峋。馬武窟溪的名稱來自阿美族語「Fafukod」,意思是「撒網捕魚」,這反映出早期原住民對這條河流的依賴與利用。馬武窟溪在流經泰源盆地的過程中,經過泰源遺址、東河休閒農莊與泰源監獄等歷史場所,這些地點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也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係。例如,泰源監獄曾是臺灣日治時期的刑罰場所,而東河休閒農莊則是戰後時期因退輔會政策而興建的農業設施,這些歷史記憶與自然景觀的結合,使馬武窟溪成為泰源幽谷的重要象徵。

大馬武窟山位於泰源盆地的北緣,是海岸山脈的主峯之一,海拔686公尺,周遭地形陡峭,山頂覆蓋著厚實的森林。這座山峯的形成與馬武窟溪的侵蝕作用有著密切關聯,其周遭的地形變化多端,有著陡峭的山壁、深邃的谷地與豐富的生態系統。大馬武窟山不僅是自然景觀的代表,也是阿美族原住民的祖先信仰中心。據傳,阿美族將此地稱為「阿拉巴灣」(Alapawan),意指「迷失方向之地」,這反映了早期原住民對這片土地的認識與感受。如今,大馬武窟山的山頂與周遭的自然景觀,仍然是登山愛好者與生態觀察者的重要目的地。

除了這些重點地點,泰源幽谷的自然景觀也值得深入探索。例如,馬武窟溪出海口附近的海岸線,有著特殊的地形與生態系統,包括潮間帶的生物與珊瑚礁。而泰源盆地內的森林與溪流,則提供了多樣的生態環境,吸引著許多動植物棲息。此外,泰源幽谷的氣候條件也具有獨特性,因位於海岸山脈的腹地,氣候濕潤,季風影響明顯,使得這裡成為臺灣重要的生態研究區域。

總體而言,泰源幽谷是一處融合自然景觀、歷史記憶與原住民文化的地方,其地質結構、河流系統與山脈地形,共同構成了一幅壯麗的自然圖景。從舊東河橋的歷史見證,到登仙橋的自然景觀,再到泰源盆地的生態與文化,每一處地點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自然價值。若想深入瞭解泰源幽谷的風貌,除了這些重點地點,也可以選擇在雨季時到訪,感受這片土地的濕潤與活力,或是在旱季時探索其壯麗的山脈與溪流,體驗臺灣東部的自然之美。

附近的景點
東河橋風景區
東河橋
瑪洛阿瀧部落
登仙橋遊憩區
金樽漁港
金樽遊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