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在花蓮光復鄉,是臺灣第一個平地森林園區,占地1250公頃,結合生態教育、文化體驗與休閒活動,是熱門的生態旅遊地點。園內有遊客中心、自行車道、七彩釣竿橋、春之花園、漂書窩、農業機械場與日式木屋等特色景點,讓遊客能深入體驗自然與文化的結合,同時學習生態知識與在地文化,是探索臺灣自然與人文的絕佳選擇。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位於花蓮縣光復鄉,是臺灣第一座平地森林園區,以1250公頃的規模成為臺灣知名的生態旅遊景點。園區內綠樹成蔭,自然資源豐富,結合了生態教育、環境保育、文化體驗與休閒活動,成為遊客探索臺灣自然風貌的重要據點。以下將重點介紹園內幾個特色景點,帶領讀者深入體驗這片森林的獨特魅力。
首先,園區的遊客中心是進入森林的核心資訊站,位於停車場旁,提供遊客免費使用洗手間與旅遊資訊。遊客中心的設計融合了自然元素,大廳以樹木裝飾,讓遊客在步入園區前便能感受到森林的氛圍。遊客中心內有商店販售花蓮玉器,例如墨玉等,讓遊客在遊覽自然景觀的同時,也能體驗在地文化。此外,遊客中心的設計也包含生態教育資訊,例如介紹園內的植物種類、生態系統與環保理念,讓遊客在遊覽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有更深的認識。
園內的北環與南環自行車道是園區的亮點之一,這兩條自行車道不僅長度適中,更結合了自然景觀與文化元素。北環道沿著森林的邊緣延伸,沿途可以看到許多自然景觀,例如日地與月池,這處景觀巧妙結合園內的蓄洪設施與草地,形成日出與月落的特殊景觀,是拍照的熱門地點。南環道則沿著嘉農溪的河堤延伸,遊客可以沿著河堤騎乘單車,遠望縱谷的綠意風情,感受自然與人文的融合。園內的自行車道不僅適合單人騎乘,也提供租借服務,讓遊客無需自備單車也能體驗鐵馬的樂趣。
園內的七彩釣竿橋是另一個吸引人的景點,這座橋的設計源自阿美族流傳已久的射日故事,橋體以繽紛的顏色裝飾,成為園內的標誌性建築。遊客在騎乘單車經過橋時,會感受到色彩的變化與故事的背景,增添遊覽的趣味性。此外,七彩釣竿橋的設計也融入了生態元素,橋體周圍種植了許多植物,形成自然的景觀,讓遊客在經過橋時,能同時感受到自然與文化的結合。
園內的春之花園是2011年舉辦國際裝置藝術節時的創作,園內仍可看到這處藝術作品,成為園內的特色景點。春之花園以花卉為主,種植了多種花卉,形成色彩繽紛的花海,是拍照的熱門地點。此外,園內的花園也設有蝴蝶與蜜蜂的生態觀察區,遊客可以觀察這些小生物在花叢中忙碌的飛舞,感受自然的生態之美。
園內的漂書窩是一處特殊的閱讀空間,這處藝術裝置由螞蟻窩改造而成,內部有漂流木製成的藝術傢俱,並設有許多繪本與書籍。遊客可以帶走喜歡的書籍閱讀,閱讀後也可以放回漂書窩,或者捐贈適合大眾的書籍。漂書窩的設計讓遊客在自然的環境中,能靜靜地享受閱讀的時光,感受森林的寧靜與美好。
園內的農業機械場是早期臺糖設立的農業機械廠,透過說明告示牌讓遊客瞭解農業文化。這處景點不僅讓遊客認識農業的歷史與發展,也讓遊客感受到農業與自然的結合。農業機械場周圍種植了多種農作物,遊客可以觀察這些作物的生長環境,感受農業的生態與文化。
園內的日式木屋是園區內的住宿選擇,距離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開車不到10分鐘,日式木屋的環境超棒,提供日式榻榻米與檜木桶,讓遊客在森林中享受舒適的住宿體驗。日式木屋的設計融合了自然與文化,讓遊客在森林中感受到日式建築的美感與舒適。
除了這些景點,園內的其他景點如日地與月池、七彩釣竿橋、春之花園、漂書窩、農業機械場、日式木屋等,都是園區內的重要景點,讓遊客在探索森林的同時,也能體驗多樣的活動與文化。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不僅是自然景觀的展示地,更是生態教育與文化體驗的結合,讓遊客在遊覽的過程中,能深入瞭解臺灣的自然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