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位於花蓮鳳林,是全台僅存的林業聚落,結合歷史與自然景觀。園區內有日式建築、鐵軌遺跡與機關車,讓人穿越回伐木時代。特別的是,這裡還有醫務室、米店等歷史遺蹟,展現過去林場生活的真實面貌。園區內的健行步道與鐵軌遺跡,讓人感受時間的流逝與歷史的厚重,是一個值得探索的祕境。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位於臺灣花蓮縣鳳林鎮,是全臺僅存的林業聚落,也是臺灣歷史與自然景觀交織的祕境。這座曾經是臺灣四大林場之一的林場,自日治時期便開始發展,直到160年代因政府禁伐政策而終止,卻在時間的沉澱下,成為保存最完整的伐木社區。園區內不僅有日式建築聚落、鐵軌遺跡,還有許多歷史遺蹟與自然景觀,讓人彷彿穿越回那個繁華鼎沸的伐木時代。
首先,園區內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日式建築聚落。這座聚落由許多木造房屋組成,屋頂為魚鱗黑瓦,屋身則以檜木建造,展現出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這些房屋多數位於鐵軌旁,與大樹相映成趣,形成獨特的景觀。其中,有些屋子前仍曬著衣服,偶有居民經過,看得出仍有住戶居住於此。在某戶人家的屋外,我看到箱型電視忽然覺得超級懷念!以前讀幼稚園時,家裡的箱型電視還有拉門可以關起來,現在的小朋友應該很難想像了吧XD
園區內還有一臺色彩鮮豔的機關車,黃色的L型車頭加上綠色車身,因為是日本加藤製作,而被火車迷暱稱是「加藤君」。這臺小火車有別於一般汽油動力車,是以木炭製造瓦斯做為動力來源,司機得半夜起牀燒炭生火,因此是臺灣鐵道史上非常特別的一種火車頭。機關車頭自1969年開始服務,提供當時林場的員工和眷屬往來萬榮火車站和林田山林場之間。
除了機關車,園區內的醫務室、米店等歷史遺蹟也值得探訪。走進當年的醫務室,看到有醫生正在看診嚇了我一大跳!回過神才發現是等比例的人體模型,也太用心了吧XD。當時的醫藥櫃跟檔案櫃都還完善保存,真的是蠻讓人讚嘆的!當時牙醫看診的機器也太高級了,看得出來當時的林場聚落是真的有在好好生活著。
另一間木造房廊外的鐵馬上放著幾袋米,原來是展示當時的米店。這次有心理準備就沒再被這假人給嚇著,但米店裡的擺飾與器物真的非常真實,感覺就像回到當時的場景。現場還有販售小包裝的良心米喔!
園區內有不少建物都正在整修中,很期待完工後看見更多歷史文化能被好好保存重現。在鐵道區,順著階梯而上可以看見鐵軌橫過頭上,這裡有日式老屋聚落,也有大樹相映,好美的地方!上到階梯後別忘了回頭看,林田山大部份的日式建築是用檜木興建打造的魚鱗黑瓦屋,同時為避免濕氣影響和改善通風,房屋採取高腳式建築。
沿著往旭東亭的階梯而上就能看到場長館。位處在制高點,佔地寬闊,但一位遊客也沒有,我們就靜靜坐在這裡看著院裡的大樹,有種歲月靜好的美。日式庭園若環境許可,很喜歡建造一方池子,看得出來這裡也可能曾經也有過池水與小溝渠,如今被用木棧板給填埋。
在旭東亭的周圍,還能看到一些歷史遺蹟,例如1954年建成的旭東亭,當時的林田山林場的場長王曉林發現此處視野極好,便請工人利用檜木在鐵道旁打造古典式六角飛簷型涼亭,並以他自己的別號命名「旭東亭」。這座涼亭可以遠眺東海岸旭日東昇,還能俯看林場景緻,但在1993被颱風所吹垮,後來鳳林鎮公所重新以南洋杉及混凝土結構設計重建,但當時涼亭的飛簷式設計已不復見。
除了這些歷史遺蹟,園區內還有許多自然景觀值得探索。例如,700公尺的健行步道,讓人可以慢慢走過這座曾經繁華的林場,感受時間的流逝。在步道上,可以看到許多大樹,有些樹木甚至已經長到可以作為觀光點。此外,園區內的鐵軌遺跡也相當吸引人,雖然已經鏽蝕斑斑,但仍然展現出昔日的繁華。
總體而言,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是一個結合歷史與自然的祕境,讓人可以親近這座曾經繁華的林場,感受它的過去與現在。無論是歷史遺蹟、自然景觀,還是日式建築,都讓人對這座林場有更深的認識。在這裡,時間似乎靜止了,讓人可以慢慢走過這座森林,感受它的美與歷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