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穗車站

瑞穗車站位於花蓮縣瑞穗鄉,是台鐵台東線的重要車站,有豐富的歷史與文化特色,是旅客必訪的景點。車站歷經多次改建,從早期的鋁皮屋頂到後來的水泥結構,展現出不同時期的工程特色。現在的車站結合了現代設計與地方文化,設有美食與觀光設施,如瑞穗綠茶肉圓與塗媽媽肉糉,還有自行車道與溫泉區,讓旅客輕鬆遊覽。瑞穗車站不僅是交通樞紐,也是融合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的重要地標。

瑞穗車站位於臺灣花蓮縣瑞穗鄉,是臺鐵臺東線的重要車站之一,其歷史與文化特色與周邊景點緊密相連,是旅客到訪花東地區不可錯過的停車點。這座車站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其建築風格與周邊環境也融合了在地文化與自然景觀,形成了獨特的車站景觀。從車站的歷史沿革到周邊的美食與旅遊資源,每一個細節都展現出瑞穗的特色與魅力。

首先,瑞穗車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民國37年,當時因颱風摧毀原有的木造站房,不得不以鋁皮為屋頂、內襯木條、外糊水泥的方式進行重建,這段克難工程的歷史成為臺灣鐵路發展的重要記憶。到了民國57年,因站房設備簡陋,尤其是室內漏水問題嚴重,站房再次被拆除重建為水泥磚造結構,工程於民國59年8月完成。然而,隨著花東線電氣化工程的推動,瑞穗車站於民國105年3月再次進行改建,除了重建前站站房,後站站房也同步更新,以提升地方交通與觀光效益。2017年6月完工的新東站房,雖然曾因招商失敗導致一樓大廳空置,但2022年11月後又將候車室、剪票口與售票處移回一樓,重新恢復功能,展現出車站的彈性與適應力。

瑞穗車站的建築設計融合了在地文化與現代化元素,其站房與月臺的結構也反映出臺鐵在不同時期的工程理念。車站為地面車站,設有島式與岸式月臺各一座,站房與月臺之間通過行人地下道連接。原本的站房位於路軌東側,但2009年「花東新車站運動」開始後,瑞穗車站成為改建規模較大的車站之一。為了爭取更大腹地與平衡鎮區發展,整個站區向東調整,除了原有站房的外觀與設備更新,還在軌道西側新建西站房,整合遊客中心、單車補給站與通往瑞穗溫泉的設施。這項工程原預算為2.7億新臺幣,後調整為3億元,於2012年開始,2017年6月完成。新東站房的改建不僅改善了車站環境,也促進了周邊觀光發展,使瑞穗成為花東線的重要交通樞紐。

瑞穗車站的周邊環境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車站前方的中正南路轉彎處,是遊客必訪的瑞穗綠茶肉圓與塗媽媽肉糉的發源地。瑞穗綠茶肉圓以其獨特的綠茶味與手工製作方式聞名,而塗媽媽肉糉則以傳統的肉糉製作技術與美味口感受到旅客喜愛。除了美食,車站附近的自來水道也成為觀光熱門地點,沿著這條道路可以前往瑞穗溫泉區與紅葉村,享受花東地區的自然景觀與文化特色。此外,瑞穗的自行車道四通八達,從車站出發即可租借單車,沿著「環繞瑞穗市區」的自行車道,不僅能欣賞周邊風景,也能輕鬆抵達溫泉區與紅葉村,展現出瑞穗作為觀光勝地的便利性與魅力。

瑞穗車站的歷史與文化特色也體現在其站內設施與周邊景點的互動上。站內設有「鐵路之旅 – 小站巡禮紀念章」戳章,旅客可以在此蓋戳留念,記錄自己的鐵路旅程。此外,車站的臺語廣播使用古名「水尾」,這項細節反映了當地的語言文化與歷史淵源。而車站周邊的景點,如瑞穗綠茶肉圓、塗媽媽肉糉、自來水道、溫泉區與紅葉村,則展現出瑞穗的在地文化與自然景觀,使旅客在抵達車站的同時,就能感受到這座城鎮的獨特魅力。

從交通角度看,瑞穗車站是花東線的重要車站,每日旅客流量約為1,264人,位列臺鐵各站第128名。這座車站不僅連接花蓮與臺北的交通動線,也成為遊客前往瑞穗地區的起點與終點。車站的月臺配置包括1、2、3號月臺,分別服務不同方向的列車,而4、5號月臺則為公務用。這項設計不僅方便旅客進出,也體現出臺鐵在運營上的效率與規劃。

總體而言,瑞穗車站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一座融合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的車站。從其歷史沿革到周邊景點,每一個細節都展現出瑞穗的特色與魅力,使這座車站成為花東地區不可或缺的旅遊與交通資源。旅客在抵達瑞穗車站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座城鎮的溫暖與活力,為自己的旅程增添更多記憶與回憶。

附近的景點
瑞穗生態教育館
瑞穗欒樹大道
紅葉菸樓
泛舟之旅
虎頭山步道 親子同遊踏青趣
瑞穗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