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園海洋驛站位於花蓮新城鄉,是結合海洋教育、生態保育與在地文化的主題園區。這裡有許多互動展區,像是展示漂流漁船「玄海丸」、介紹海洋生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漁業保育等。還設有VR體驗、科學實驗與手作活動,讓大小朋友都能學習海洋知識,同時體驗在地文化與海洋資源的連結。
南海園海洋驛站位於花蓮縣新城鄉,是一個結合海洋教育、生態保育與在地文化特色的主題園區,其設計以海洋藍色調為主軸,外觀醒目,展區內透過多樣的展覽與互動設施,讓參觀者能深入認識海洋生態、海洋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以及海洋保育的知識。整個園區不僅是海洋教育的基地,也成為在地社區與遊客學習與體驗海洋文化的重要場所。
南海園海洋驛站的展區設計以海洋主題為核心,分為多個主題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其獨特的展覽內容與互動體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區之一是「玄海丸」漁船的展示。這艘原本來自日本宮城縣的漁船,因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而被海嘯衝離故鄉,隨後漂流至臺東長濱海岸,最終在2019年被海巡署東部分署發現並整理。這艘漁船的展示不僅是對海洋歷史的記錄,也成為展區內一個重要的教育展品,結合洋流地圖、影片與VR體驗,讓參觀者瞭解洋流如何影響海洋生物的遷徙與漁船的漂流路徑。此外,展區還設有互動展板,介紹「玄海丸」的歷險記,以及日本與臺灣之間的海洋聯結。
另一個重點展區是「海洋生態與生物多樣性」區域。這裡透過透明觀測窗與沉浸式展覽,展示海洋生態系統的運作方式,包括珊瑚礁、魚類洄游、海洋生物的適應能力等。展區內設有互動式螢幕,讓參觀者可以觀看海洋生物的生態行為,並瞭解海洋環境的脆弱性與保育的重要性。此外,展區還設有海洋生物標本展示區,包括各種海洋生物的標本與標本標籤,讓參觀者能更直觀地認識海洋生物的種類與特徵。
「海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展區是南海園海洋驛站的另一個亮點。這裡透過實際的廢棄物回收過程展示,讓參觀者瞭解海洋廢棄物的來源、對海洋環境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科技與創新將廢棄物轉化為資源。展區內設有互動式的廢棄物分類遊戲,讓參觀者在遊戲中學習如何正確處理海洋廢棄物。此外,展區還設有海廢手作體驗區,參觀者可以親自參與將海洋廢棄物轉化為藝術品或實用物品的活動,例如用塑料瓶製作花瓶、用廢棄魚網製作裝飾品等。這些活動不僅能提升參觀者的環保意識,也能讓他們在實作中體驗海洋廢棄物的再利用價值。
「海洋保育與漁業生態」展區則聚焦於海洋保育的知識與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展區內設有互動式螢幕,展示海洋保育的各種措施,包括海洋保護區的設立、海洋生物的保護措施、漁業管理的科學方法等。此外,展區還設有漁業生態互動展板,讓參觀者瞭解漁業活動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科學管理來維護海洋資源的可持續性。展區內還設有漁業歷史展示區,透過圖片、模型與文獻,介紹臺灣漁業的歷史發展與現代漁業的技術進步。
「海洋教育與科學探索」展區是為年輕參觀者設計的互動空間,這裡設有VR體驗區,讓參觀者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海洋環境,例如潛入海底觀看海洋生物、探索深海生態系統等。此外,展區還設有科學實驗區,讓參觀者可以進行簡單的海洋科學實驗,例如觀察海水的密度、測試海水的酸鹼值、製作出簡單的海洋生物模型等。這些活動不僅能激發年輕人對海洋科學的興趣,也能讓他們在實作中學習海洋科學知識。
「在地文化與海洋連結」展區則結合花蓮縣的在地文化與海洋資源,展示花蓮縣的海洋資源、在地漁業的特色,以及花蓮縣的海洋文化。展區內設有互動式螢幕,介紹花蓮縣的海洋生態、在地漁業的歷史與現狀,以及花蓮縣的海洋節慶活動。此外,展區還設有在地海洋文化展示區,透過傳統漁具、海洋文化藝術品等,讓參觀者瞭解花蓮縣的海洋文化與歷史。
南海園海洋驛站的設計與展區內容,不僅讓參觀者能深入瞭解海洋生態、海洋保育與海洋資源的可持續性,也提供了親子遊學、教育導覽與互動體驗的機會。透過多樣的展覽與互動設施,南海園海洋驛站不僅是海洋教育的基地,也成為在地社區與遊客學習與體驗海洋文化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