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公園

中正公園是基隆市一個結合歷史與宗教的景點,最特別的是中央那座22.5公尺高的金色觀音像,是基隆的標誌。園內還有鐘樓、禪寺、池塘與歷史建築,融合了信仰與自然。觀音像原本是白色,後來信徒捐錢才鍍金,變得閃閃發亮。鐘樓可以自己鳴鐘,費用50元,聲音響遍整個公園。禪寺後面有池塘,養了很多鯊魚,歷史建築如市議會也相當有特色。園內還有步道、花園與互動空間,是個值得細細品味的景點。

中正公園是基隆市一個兼具歷史與宗教意象的景點,其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矗立於園內中央的巨型觀音像,這座高達22.5公尺的銅像,不僅是臺灣最大的觀音像之一,更因金黃色的外觀,被稱為「金色大佛」,成為基隆的標誌性景觀。除了這座主體建築,園內還有鐘樓、禪寺、池塘與多座歷史建築,形成一個融合信仰、文化與自然景觀的空間。以下將重點介紹幾個最具代表性的景點。

首先,觀音像本身是中正公園的核心,其建造過程充滿故事性。早期的觀音像為白色,後因信徒捐贈金錢,於某年完成金屬鍍金工程,使整座像呈現金黃色調,成為基隆市的象徵。觀音像的設計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其身軀由鋼鐵構成,表面覆蓋金屬板,並以傳統工藝進行鍍金處理,使得整體看起來既莊嚴又華麗。觀音像的四周有許多神像環繞,包括三尊臉部表情不同的神像,以及一尊背對觀音像的狛犬,這隻狛犬被稱為「守護神」,象徵著對觀音像的守護。觀音像的基座上還設有石雕,並刻有「觀音大士」的題字,展現出濃厚的宗教氛圍。

除了觀音像,園內的鐘樓也是值得關注的景點。鐘樓位於觀音像的後方,高約10公尺,其鐘體為銅製,重量達數噸,是基隆市的古物之一。鐘樓的設計結合了古典與現代風格,外牆以紅色 bricks 製成,並有許多精緻的雕飾,包括龍頭、鳳尾等傳統紋樣。鐘樓的鐘體可由遊客自行鳴響,費用為50元,遊客需將硬幣放入鐘的底部,並按動鐘的機關,鐘聲會傳遍整個公園,成為園內的一道獨特風景。鐘樓的周圍有許多石凳,遊客可在此休息,欣賞園內的景觀。

園內的禪寺是另一個重要的景點,位於觀音像的後方,寺廟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主體為木構造,並有許多精緻的雕飾,包括佛像、龍柱等。寺廟的前庭有許多石凳,遊客可在此休息,並觀賞寺廟的景觀。寺廟的後方有一座池塘,池塘中養著許多鯊,遊客可在此觀賞鯊的活動,並感受自然的靜謐。池塘的周圍有許多石雕,並刻有「觀音大士」的題字,展現出濃厚的宗教氛圍。

園內的歷史建築也值得遊客注意,例如基隆市議會、基隆市議會舊址等。基隆市議會的建築風格為古典與現代結合,外牆為紅色 bricks,並有許多精緻的雕飾,包括龍頭、鳳尾等傳統紋樣。基隆市議會的前庭有許多石凳,遊客可在此休息,並觀賞議會的景觀。基隆市議會舊址則是基隆市歷史的重要地標,其建築風格為古典與現代結合,外牆為紅色 bricks,並有許多精緻的雕飾,包括龍頭、鳳尾等傳統紋樣。

除了這些主要景點,園內還有許多細節值得遊客注意,例如園內的步道、景觀花園、觀光客的互動空間等。園內的步道設計精緻,並有許多精緻的雕飾,包括龍頭、鳳尾等傳統紋樣。景觀花園中有許多花卉,包括玫瑰、鬱金香等,遊客可在此欣賞花園的景觀。觀光客的互動空間則包括觀音像的寄贈處、鐘樓的鳴響處等,遊客可在此與觀音像、鐘樓互動,感受基隆的文化與信仰。

總體而言,中正公園是一個融合信仰、文化與自然景觀的景點,其主要景點包括觀音像、鐘樓、禪寺、歷史建築等,每個景點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值得遊客細細品味。無論是想要感受宗教氛圍,還是想要欣賞自然景觀,中正公園都能提供一個舒適且有意義的遊覽體驗。

附近的景點
大佛禪寺
忠烈祠
佛光山極樂寺
主普壇(中元祭祀文物館)
許梓桑古厝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