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城位於基隆西岸,是歷史與自然結合的特殊聚落,從漁村轉變為藝術空間,展現山海城丘的風貌。這裡有藝棧、舒喜家等藝術空間,透過活動讓社區與藝術連結。還有山海劇院、時光憶棧等活化場域,保留歷史記憶。太平國小與地標公園等景點,則讓人看見自然與人文的交融。太平山城透過空間活化,成為基隆市重要的文化與自然景觀。
太平山城(罾仔寮)位於基隆西岸,是基隆港歷史與自然景觀交織的特殊聚落。這裡的巷弄蜿蜒於山腳與港口之間,歷史軸線與基隆港的發展緊密相連,從早期的漁村到現代的藝術聚落,太平山城透過空間活化與藝術介入,展現出山海城丘的日常風景與文化深度。以下介紹幾個重點地點,帶領讀者認識這座被自然與人文共同塑造的山城。
首先,太平山城藝棧是這裡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空間。由臺灣藝術大學設立於中山一路189巷43號,這個閒置空間透過媒合藝術家與青年社羣,成為山城再生活的跳板。藝棧的成立不僅重新整理了原本被遺棄的建築,更透過工作坊、市集、講座等活動,讓藝術與社區產生連結。藝棧的招牌設計採用鏽化處理,隨著海風氧化,象徵著與自然共生的意象,也呼應著太平山城與基隆港的歷史連結。在藝棧的週末活動中,獨立書店空間創生、狂想劇場的藝術趴趴走、山城走繪等活動,讓來訪者在閒置空間中體驗山城的氛圍,並思考推動活化的可能。
與藝棧相鄰的「太平舒喜家」則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空間。這座位於中山一路189巷40號的舊屋,曾因結構破損而成為雜亂的場域,但藝術家舒喜巷透過整理與重建,讓這座老屋重獲新生。舒喜巷在牆壁上看到紅磚與地板上的老磁磚,便決定以這些元素作為重構的契機,讓空間回復原本的原貌。舒喜家的二樓曾被拆除隔間,經過整理後,成為一個展示與活動的場域。這座空間的活化過程,不僅是對建築的修復,更是一種對歷史記憶的重構,讓居民與來訪者在其中感受到山城的溫暖與故事。
在太平山城的巷弄中,「山海劇院」是另一個重要的公共空間。這座原本被鐵皮包圍的場域,透過社區參與與藝術介入,轉變為一個開放的活動場域。劇院的活化不僅讓山城的公共空間更具活氣,也成為居民與藝術家互動的平臺。在這裡,可以舉辦小型演出、市集活動,或是與社區共同創作的藝術展。山海劇院的設立,展現出太平山城對公共空間的重視,也讓這座原本被遺棄的場域重新獲得生命。
除了這些藝術空間,太平山城也保留了一些歷史遺跡,如「時光憶棧」與「苑景天空」。這兩處原本已崩毀的建物,透過與居民的共構,轉變為公共開放的場域。時光憶棧的空間設計融合了過去與現在的元素,讓來訪者在其中感受到山城的歷史與當下生活的連結。苑景天空則是利用原有的結構,結合自然景觀,創造出一個休憩與觀景的場域。這些空間的活化,不僅讓山城的歷史記憶得以保存,也讓居民在其中找到與過去連結的契機。
在太平山城的高處,太平國小是另一個重要的地點。這座學校因地利優勢,可眺望整體市港,成為閱讀基隆城市空間結構與歷史文理的節點。太平國小的空間活化,不僅保留了原有的建築特色,也透過與社區的互動,讓這座學校成為一個連結過去與現在的場域。在這裡,學生與居民可以共同參與藝術創作與文化活動,讓太平國小成為山城活化的象徵。
此外,太平山城的山海工作營也是推動山城活化的重要活動。這個由基隆市政府與元智大學共同舉辦的活動,透過藝術與教育的結合,讓來訪者在山城中體驗自然與文化的結合。工作營的活動包括戶外創作、社區走讀、藝術工作坊等,讓參與者在山城中找到與自然與歷史連結的契機。山海工作營的舉辦,不僅讓山城的空間更具活氣,也讓來訪者在其中感受到山城的獨特魅力。
最後,太平山城的基隆KEELUNG地標公園與虎仔山登山步道,是這座山城與自然連結的關鍵地點。地標公園位於虎仔山頂,是基隆市的著名景點,可以俯瞰整個港區與市區的風景。虎仔山登山步道則是通往地標公園的路徑,沿著山腳與山坡,可以欣賞到山城與港口的景觀。這兩處地點的設立,不僅讓太平山城與自然景觀連結,也讓來訪者在其中感受到山城的地理位置與歷史軸線。
總體而言,太平山城(罾仔寮)透過空間活化與藝術介入,展現出山海城丘的日常風景與文化深度。從藝術空間到歷史遺跡,從公共場域到自然景觀,太平山城的每個地點都承載著過去與現在的記憶,也讓來訪者在其中感受到山城的獨特魅力。這座山城的活化,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期許,讓太平山城成為基隆市一個重要的文化與自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