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天環保公園位於基隆市信義區,原本是垃圾掩埋場,經過六年生態復育,於2011年改造成公園。這裡有入口廣場的環保設計、種滿落羽松的步道、生態池,還有廢棄機具展示,讓人了解垃圾處理的歷史。公園每個角落都有獨特景觀,不僅是綠色空間,也讓市民親近自然、感受生態多樣性。
天外天復育公園位於基隆市信義區培德路,原本是基隆市屬的垃圾掩埋場,於民國94年底封場後,經過六年時間的生態復育,於100年正式揭牌為「天外天環保公園」。這座公園不僅是基隆市重要的綠色空間,也成為市民親近自然、感受生態多樣性的場所。公園內的每個角落都隱藏著獨特的景觀與故事,透過詳細的探訪,可以發現這座公園的重點地點與其特殊的生態價值。
公園的入口廣場是進入這座復育公園的第一站,這裡的設計以環保概念為主軸,透過堆疊空罐、廢棄物等素材,營造出一個與垃圾再利用相關的視覺意象。這項設計不僅展現了公園的環保理念,也提醒遊客即使在自然景觀中,仍需思考資源的永續利用。入口廣場周圍的植物種植經過精心規劃,草木繁茂,形成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觀,為遊客提供一個舒適的起點。
沿著公園的步道緩緩前行,可以發現這座公園的步道設計採用碎石鋪設,走起來較為舒適,不會造成腳部的壓力。步道兩側種植了許多花卉與草木,形成一個色彩繽紛的自然景觀。在步道的某一段,可以看到一些已經報廢的環保作業機具,這些機具曾經在垃圾處理廠中發揮過作用,如今被安置在公園中,成為遊客近距離觀看的歷史見證。這項設計不僅增加了公園的教育意義,也讓遊客對垃圾處理的過程有更深入的認識。
在步道的中段,可以發現一個特殊的區域,這裡種植了數百棵落羽松,這項植物的種植是公園復育的重要亮點之一。落羽松原本生長在濕地沼澤環境,為了適應公園的土壤條件,種植時需特別注意澆灌與排水問題。然而,經過多年的培育,這些落羽松已經長成高大挺拔的樹木,樹冠茂密,形成一片色彩繽紛的景觀。在秋冬 seasons,落羽松的樹枝會呈現紅色與金黃色,與周圍的植物形成鮮豔的對比,吸引許多遊客來此拍照留念。
公園的另一個重點地點是生態池,這處生態池是公園未來規劃中的一部分,目前已經開始進行相關的生態保護工作。生態池的設計以白鷺鷥為主軸,週圍種植了許多植物,提供白鷺鷥棲息的環境。在生態池邊,可以看到一些已經長大的落羽松,樹枝間掛著幾個大鳥巢,這項景象讓遊客對生態的多樣性有更深的認識。此外,生態池週圍的植物種類豐富,吸引了許多小動物來此棲息,形成一個活生生的生態景觀。
在公園的高點,可以遠眺基隆市的景觀,這處地點是公園的視野最佳點,可以俯瞰整個公園的景觀。這處地點的周圍種植了許多草木,形成一個綠意盎然的景觀,同時也可以看到一些已經報廢的環保作業機具,這些機具曾經在垃圾處理廠中發揮過作用,如今被安置在公園中,成為遊客近距離觀看的歷史見證。這項設計不僅增加了公園的教育意義,也讓遊客對垃圾處理的過程有更深入的認識。
公園的另一個重點地點是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這處 facilities 位於公園的邊緣,可以透過步道進入。這處 facilities 的設計採用現代化的建築風格,與周圍的自然景觀相融合,讓遊客在觀看垃圾處理的過程時,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感。這處 facilities 的周圍種植了許多草木,形成一個綠意盎然的景觀,同時也可以看到一些已經報廢的環保作業機具,這些機具曾經在垃圾處理廠中發揮過作用,如今被安置在公園中,成為遊客近距離觀看的歷史見證。
除了這些重點地點,公園的其他區域也各有特色。例如,公園的中段有一個廣場,這處廣場是公園的中心點,四周種植了許多草木,形成一個綠意盎然的景觀。這處廣場的周圍也可以看到一些已經報廢的環保作業機具,這些機具曾經在垃圾處理廠中發揮過作用,如今被安置在公園中,成為遊客近距離觀看的歷史見證。這項設計不僅增加了公園的教育意義,也讓遊客對垃圾處理的過程有更深入的認識。
總體而言,天外天復育公園的每個角落都隱藏著獨特的景觀與故事,從入口廣場的空罐設計,到落羽松的種植,再到生態池的規劃,每一處都展現了公園的生態多樣性與環保理念。這座公園不僅是基隆市重要的綠色空間,也成為市民親近自然、感受生態多樣性的場所。透過這篇介紹,可以發現這座公園的重點地點與其特殊的生態價值,讓遊客在遊覽時能有更深的認識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