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位於基隆港,結合歷史與文化,展現臺灣與國際貿易的連結。自2005年成立後,經過整修,以「基隆1915」為品牌,重新規劃空間,讓遊客深入體驗海運產業的歷史與現代價值。館內有船模、船艙模擬設備與互動展覽,還有分主題的展區,如貨櫃標準、物流系統、船員工作等,透過視覺、聽覺與VR技術,讓遊客更貼近海運文化與產業的專業與使命。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座落於基隆港畔,是一處兼具歷史深度與文化氣息的空間。自2005年成立以來,這座建築不僅承載著基隆港的發展軌跡,更以海運文化為核心,展現臺灣與國際貿易的連結。2021年整修後,館內空間重新規劃,以「基隆1915」為品牌識別,結合歷史與當代的視角,讓遊客能深入感受海運產業的歷史脈絡與現代價值。館內的展區設計巧妙,從船模、船艙模擬設備到互動展覽,每一處都蘊含著對海洋文化的敬意與探索。

首先,館內的「船模區」是引人注目的重點。這裡陳列了各式各樣的貨櫃船模型,從小型的貨櫃船到大型的國際貨輪,每一個模型都經過精心製作,展現不同時代的海運技術與船體設計。這些模型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讓遊客瞭解貨櫃船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例如,貨櫃船的標準貨櫃大小為20英尺或40英尺,這項設計讓全球港口與貨運系統能高效運作,而模型中精緻的貨櫃排列方式,也展現出現代物流的規範與智慧。

接下來是「船艙模擬設備區」,這裡透過視覺與聽覺的結合,讓遊客彷彿身處一艘真實的貨櫃船上。牆上的船艙模型與互動螢幕,讓遊客可以瞭解船艙的結構與功能,例如貨艙的貨物堆疊方式、船員的動線設計,以及船上的設備如鍋爐、電力系統等。此外,館內還設有「船艙體驗區」,遊客可以透過VR設備或實體模型,感受船艙內的環境與工作流程,例如船員如何在船艙中進行貨物管理,或如何在海上面對突發狀況。

二樓的「Where Are You From?」展區,以歷史與當代的視角,展現海運產業的發展軌跡。這裡分為五大主題區:「從招商局來」、「我從卡車大亨來」、「TEU」、「貨櫃大胃王」、「鐵盒收納術」。每個主題區都透過互動展覽與動畫呈現,讓遊客瞭解不同歷史時期的海運技術與產業變遷。例如,在「從招商局來」主題區,遊客可以瞭解招商局在臺灣海運發展中的角色,以及當時的船隻設計與運營模式。而在「我從卡車大亨來」主題區,則透過動畫與互動螢幕,展現卡車與貨櫃船在國際貿易中的協作關係,以及現代物流系統的運作方式。

此外,「TEU」主題區專注於貨櫃單位的標準化與國際化,遊客可以透過互動螢幕瞭解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的定義,以及貨櫃如何在世界各地的港口之間轉運。而「貨櫃大胃王」主題區則透過視覺與聽覺的結合,展現貨櫃船的載貨能力,例如一艘大型貨櫃船可以載運數千個貨櫃,而這些貨櫃中可能包含電子產品、食品、日用品等各類商品。最後的「鐵盒收納術」主題區,則展示貨櫃船如何高效地進行貨物堆疊與管理,例如使用鐵盒來收納貨物,以確保貨物的安全與整潔。

三樓的「On Board」企劃展,則以海運人的視角,展現海運產業的專業與使命感。這裡透過互動展覽與實體模型,讓遊客瞭解海運工作者的日常工作與責任。例如,在「海運人的崗位知識」主題區,遊客可以瞭解船員在船上需要掌握的知識,例如航行技術、貨物管理、安全規範等。而在「海運人的移動經驗」主題區,則透過互動螢幕與實體模型,展現海運工作者如何在海上完成任務,例如面對風浪、處理緊急狀況等。

此外,「On Board」展區還設有「海運人的動線設計」主題區,遊客可以透過互動螢幕瞭解船上的動線設計,例如船員的動線、貨物的動線,以及船上的設備與功能。這項設計不僅讓遊客瞭解海運船的結構,也展現海運產業的專業與細節。

除了展區的設計,館內的空間規劃也值得關注。例如,館內的「歷史軌跡」區域,透過陳列歷史圖片與文獻,展現基隆港的發展軌跡,從早期的漁港到現代的國際貿易港口。而「文化氛圍」區域,則透過展覽與活動,展現海運文化與臺灣的連結,例如展示臺灣的海運歷史、海運產業的發展,以及海運與臺灣文化的互動。

此外,館內的「互動體驗」區域,讓遊客能更深入參與海運文化。例如,透過互動螢幕,遊客可以瞭解海運產業的運作方式,或透過實體模型,瞭解海運船的結構與功能。這些互動體驗不僅讓遊客對海運產業有更深的認識,也讓遊客能以更親近的方式感受海運文化。

總體而言,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透過精心設計的展區與互動體驗,讓遊客能深入感受海運產業的歷史與現代價值。從船模、船艙模擬設備,到歷史與當代的互動展覽,每一處都蘊含著對海洋文化的敬意與探索。這座建築不僅是基隆港的歷史見證,更是臺灣與國際貿易連結的象徵,值得遊客親身前往體驗。

附近的景點
海港大樓(基隆港合同廳舍)
基隆文化中心
城隍廟
慶安宮
太平青鳥
虎仔山登山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