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恩圳

隆恩圳位於新竹,是台灣三大古圳之一,有三百多年歷史。過去用來灌溉農田,現在改造成結合歷史與生態的親水公園,成為熱門景點。2018年新竹市政府重新規劃,加入風鈴高燈、水草欄杆等設計,還獲得國家卓越建設獎。親水公園有兒童遊樂設施、健身器材,以及漂浮月臺、櫻花與榕樹等景觀,讓市民與遊客都能在此休閒、運動與學習。

隆恩圳位於臺灣新竹地區,是臺灣三大古圳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清代,與嘉義縣的道將圳、彰化縣的八堡圳並稱為臺灣三大古圳。這條水圳不僅是過去農業灌溉的重要設施,更在現代被重新規劃為結合歷史與自然生態的親水公園,成為新竹市東區的重要景點。隆恩圳的歷史與現今的改造,使其成為一個兼具文化、休閒與教育意義的地區,吸引許多遊客與本地居民前來探訪。

隆恩圳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由王世傑及其侄子為開墾南勢、北勢之荒埔而引水開鑿圳道。初期灌溉面積為114甲,後因擴建至雍正三年(1725年)達400甲,因此得名「四百甲圳」。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條水圳的功能逐漸式微,直到20世紀中葉,新竹市府開始考慮如何活化這條歷史水道,使其成為都市中的綠洲。

2018年,新竹市政府針對隆恩圳進行重大改造,以風鈴高燈、水草欄杆等創意設施打造城市綠帶,也因此獲得國家卓越建設獎的「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這次改造不僅保留了隆恩圳的歷史風貌,更結合現代設計理念,使其成為一個兼具生態、休閒與文化特色的景點。隆恩圳的改造工程,使其成為新竹市東區的重要景點,吸引許多遊客與本地居民前來探訪。

隆恩圳的現今面貌,主要由中央公園與隆恩圳親水公園兩大區域組成。中央公園位於新竹市東區三民路與中央路交叉口,是結合歷史與自然生態的共融公園。公園內有巨型磨石子溜滑梯、沙坑等兒童設施,也設有健身器材,讓不同年齡層的人都能在此享受休閒活動。中央公園的設計理念,是希望讓公園成為一個活躍的空間,不僅供兒童玩耍,也讓成人在此進行運動與休閒。

隆恩圳親水公園則位於中央公園的另一側,距離新竹動物園只有10分鐘車程。這座親水公園榮獲2020日本國際設計大獎Good Design Award,其設計理念是讓水景與自然生態與城市空間融合,打造一個親水、綠化、安全的公共空間。親水公園的特色在於其水景設計,利用水草形狀的欄杆替代傳統欄杆,讓親水獲得最大化。公園內有漂浮月臺、櫻花、榕樹、聊天區等不同主題場域,沿途大樹傍著古道水圳,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城市綠洲。

隆恩圳親水公園的兒童遊樂設施是其中的亮點,最搶眼的便是磨石子溜滑梯。這座溜滑梯的設計非常特別,寬大的滑坡面可以讓兩個孩子同時滑下,一旁還有攀巖坡道,讓孩子輕鬆玩攀巖。溜滑梯另一邊是立體攀爬架和鏡子單槓區,牆面與地板小山丘漆成明黃色,色調活潑暖和,很吸睛。此外,公園內還設有沙坑,讓孩子可以在此玩耍,同時也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

除了兒童遊樂設施,隆恩圳親水公園也設有健身器材,讓成人可以在空氣清新的早晨享受運動。這些健身器材不需要花錢,且設置在公園內,讓不同年齡層的人都能在此享受休閒活動。公園內的設計理念,是希望讓公園成為一個活躍的空間,不僅供兒童玩耍,也讓成人在此進行運動與休閒。

隆恩圳的改造工程,使其成為一個兼具文化、休閒與教育意義的地區。這條水圳的歷史與現今的改造,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景點,吸引許多遊客與本地居民前來探訪。隆恩圳的歷史與現今的改造,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景點,吸引許多遊客與本地居民前來探訪。

隆恩圳的歷史與現今的改造,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景點,吸引許多遊客與本地居民前來探訪。這條水圳的歷史與現今的改造,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景點,吸引許多遊客與本地居民前來探訪。

附近的景點
中央公園
新竹241藝術空間
錦華公園
新竹州警務部部長官舍
辛志平校長故居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