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清水巖

艋舺清水巖是台北重要的歷史與文化遺產,建築規模宏大,藝術價值高。廟宇經歷多次重建與修復,現存結構保留清代中葉風格。三川殿與正殿的木雕、磚雕與交趾陶等藝術作品,展現精湛工藝。廟內供奉的「蓬萊老祖」神像,有著深厚的信仰傳說,曾助戰退法軍,香火鼎盛。此外,艋舺與淡水之間因神像歸屬曾有爭議,後經協議輪流供奉。整體而言,艋舺清水巖不僅是建築與藝術的代表,更是臺灣宗教與歷史的重要見證。

艋舺清水巖作為臺灣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象徵,其建築規模與藝術價值深具研究價值。這座廟宇座東朝西,佔地約2,000坪,建地約500坪,原有三殿完整格局,後殿因火災倒燬,右護龍約有十分之三面積也因長沙街拓寬於1971年拆毀,現存為面闊七開間兩進兩廊兩護龍「七包三」形式的建築。兩殿間以左右廊相連中庭,兩側護龍則以過水廊連接正殿。整體建築呈現清代中葉臺灣廟宇渾厚樸拙特色與藝術水準,是臺北唯一能夠保存鹹豐、同治年間建築原貌迄今者。

三川殿作為正殿前的前進空間,其結構與歷史可追溯至前殿由廖石成所建,採「二通三瓜」的棟架,檐口下的木雕由知名木雕匠師黃龜理執刀。正殿由郭塔所設計興建,其屋頂為兩坡硬山式廳堂結構,正脊與垂脊排頭上飾有「八仙座騎」等交趾陶人物,兩廊棟架為捲棚式,現存各殿棟架係1867年(同治6年)重建,此後屢經翻修,除彩繪多次外,迄今大致保持重建當年原貌,木結構建築幾乎為原物。三川殿開三門,明間步口有抱鼓石及蟠龍石柱一對,另有翁有來、翁有麟於1817年(嘉慶2ity)重修時敬立的石柱楹聯:「為清水,為蓬萊,此地並分法界;是金身,是鐵面,入門便見真容」,以及六張犁宮美陳氏家族敬獻於檐廊兩側龍、虎二堵牆的「南極仙翁」及「麻姑獻壽」磚雕,是臺灣現存落款(1817年)最早的磚雕作品。

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柱,為硬山翹脊屋頂,桁木十六架,後坡多一架,未作附壁棟架,桁木及壽樑直接插入山牆中,山牆內壁採粉刷,但前部露磚柱、磚雕及水車堵,呈前後之分,牆上有罕見的雙窗。此外,在樑架、石壁、龍柱上,也都刻有清朝皇帝年號年代。正殿後方留有通道及格子門以穿廊形式相連原有的後殿,正殿後方步口對看牆分別有「平安」與「富貴」磚雕。廟後方保留回祿倖存的龍柱、石柱及柱礎等,包括龍邊一獨立式兩層閣樓遺跡。

拜殿有1868年(同治7年)所立蟠龍石柱一對,正殿後方留有通道及格子門以穿廊形式相連原有的後殿,正殿後方步口對看牆分別有「平安」與「富貴」磚雕。廟後方保留回祿倖存的龍柱、石柱及柱礎等,包括龍邊一獨立式兩層閣樓遺跡。整體建築在歷史的變遷中,經歷多次重建與修復,現存的三川殿、正殿及部分護龍仍保留著清代中葉的建築特色,是研究臺灣傳統廟宇建築的重要實證。

艋舺清水巖的神像與信仰傳說也具有深厚的文化意涵。其中,「蓬萊老祖」是一尊宋代的神像,相傳安溪清水巖在宋代得到一塊巨大的沈香木,雕製六尊清水祖師神像,後代稱為「六古佛」。清同治六年,四名僧侶劉存、劉冇、劉跳、劉海自安溪清水巖奉一尊「古佛」來臺欲募款修築彭巖祖廟,正逢艋舺清水巖遭遇祝融之災,未得鳩資。經商議後艋舺清水巖願付兩百佛銀,捐資樂助劉存等帶回修理彭巖而後將古佛留在艋舺清水巖永遠奉祀。此即蓬萊老祖,艋舺清水巖現存《一心誠敬》內文有詳細記錄。清法戰爭西仔反時,法國遠東艦隊侵犯淡水,危及臺北城,後來淡水鄉勇迎接了「蓬萊老祖」神像開赴戰場,居然擊退了法軍。後來,清德宗光緒帝因清法戰爭淡水告捷,御賜匾額「功資拯濟」。自此神蹟,艋舺祖師廟香火更為鼎盛。

艋舺方面認為,是因為淡水迎請了艋舺祖師廟的清水祖師「蓬萊老祖」神像助陣,祖師顯靈,才使法軍方敗於淡水。不過淡水善信方面卻認為「蓬萊老祖」神像原屬於淡水,是淡水沒有祖師廟,才寄放在艋舺的。由於有艋舺、淡水兩派信徒紛爭,兩廟在日治時期為了「蓬萊老祖」神尊歸屬,還打官司,在日本法官息事寧人的情況下,決定兩方共有,輪流供奉,農曆單月在艋舺,雙月在淡水,因應五月的「淡水清水祖師成道慶典」(淡水大拜拜),五月、六月份兩廟互換供奉月份,2016年起,「蓬萊老祖」不再接受其他廟宇迎請。

艋舺清水巖現存大正六年引受書一紙全文如下,證明在蓬萊老祖艋淡之爭前淡水方面來艋舺迎請老祖的慣例確實存在多年。引受書內容提及淡水住民公委翁權出首引受,自今而後,凡有迎請出淡者,若貴廟囑令奉還,不論何時,立即迎送到艋,仍歸東廟(主廟),決無遷延。口恐無憑,特立引受書壹紙,付執為炤。但每年須貼貴廟廟祝油香料壹拾五圓,而廟祝每逢淡水欲來迎請者,須為恭送至稻江火船,交與來請之人。炤。

日後翁權如無違約者,凡來迎請,總望快諾是幸。炤。大正六年六月十一目。芝蘭三堡淡水街袁東興街十四番地 淡水住民總代 翁權。芝蘭公館口街二十一番地 立會人吳玉竈。芝蘭袁東興街七十一番地 立會人阮溪。艋舺祖師廟(現為艋舺清水巖)(現為艋舺清水巖)。

艋舺清水巖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不僅體現在其建築規模與藝術特色上,更在於其作為臺灣宗教信仰與歷史記憶的載體。從其建築結構到神像傳說,從歷史事件到文化傳承,皆顯示出這座廟宇在臺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無論是對歷史學者、建築師,或是一般民眾而言,艋舺清水巖都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與珍惜的文化遺產。

附近的景點
艋舺老街(台北第一街)
艋舺水仙宮舊址
艋舺青山宮
西園路_佛具街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_剝皮寮歷史街區
艋舺地藏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