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益糕餅博物館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由郭元益食品設立,結合傳統與創新,展示臺灣糕餅文化。士林館位於百年老店原址,有歷史回溯與互動體驗;楊梅館則強調產業生產與環境教育。兩館各有特色,讓遊客學習糕餅歷史、參與製作,並體驗傳統民俗與綠建築。透過展覽與活動,傳承臺灣糕餅文化與企業創新歷程。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是臺灣糕餅業者郭元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所設立的文化教育基地,結合歷史傳承與創新體驗,以展現臺灣糕餅產業的深厚根基與現代發展。博物館分為位於臺北市士林區的士林館與桃園市楊梅區的楊梅館,兩處均以不同的展覽主題與互動空間,呈現糕餅在臺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郭元益企業從百年歷史到當代創新所走過的軌跡。

士林館位於郭元益百年老店的原址,四樓與五樓為博物館主要展區,自2002年開幕以來,便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糕餅文化展示場所。館內以「糕餅世家」的百年歷史為核心,結合臺灣傳統節慶與婚喪喜慶的禮俗,展現糕餅在生活中的多樣應用。首先,一樓的老店門市作為歷史回溯的入口,展覽了郭元益從1867年開始在士林區開設第一間糕餅店的起源故事,以及其經營四代的傳奇歷程。這段歷史透過老照片、文物與文字說明,讓遊客瞭解郭元益如何從一開始以一根扁擔起家,逐步發展成為全臺最大的喜餅品牌。

四樓與五樓的展區則以「糕餅文化史」與「互動體驗」為主軸。五樓的「郭元益企業歷史展區」透過時間軸的方式,呈現企業從19世紀到現代的發展過程,包括傳統糕點的製作工藝、婚喪喜慶的禮俗演變,以及郭元益如何從傳統餅食業轉型為現代食品產業的創新實踐。展區中還設有「出生抓週」的互動展覽,讓遊客透過遊戲體驗傳統民俗中對孩子未來的預測,並結合糕餅的象徵意義,展現糕餅在臺灣文化中的多重角色。

四樓的「快樂烘培屋」則是博物館最具特色的互動空間,提供遊客親手參與糕餅製作的機會。這裡不僅有傳統糕點的製作流程展示,如揉麪、包餡、烘烤等,還設有現代化廚房,讓遊客可以試試手作餅皮或甜點。此外,館內還設有「親子活動區」與「戶外親子遊憩區」,透過互動遊戲、手工DIY、糕餅知識介紹等活動,讓孩子與家長共同學習糕餅的歷史與文化。這些空間不僅讓遊客深入理解糕餅的製作過程,也讓傳統文化以更活潑的方式傳承下去。

楊梅館則位於桃園縣幼獅工業區內,於2001年開幕,是郭元益企業在臺灣的第二座博物館。與士林館不同,楊梅館的設計更強調產業生產與環境教育的結合,展區內不僅有糕餅的歷史展示,還有完整的生產流程展示與互動體驗。館內的「綠標生活館」是臺灣首座黃金級綠建築工場,以節能減碳與環境永續為主軸,提供遊客瞭解現代食品產業如何在生產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這座工場的建築設計採用了太陽能、雨水回收系統等綠色技術,並透過互動展板與導覽說明,讓遊客瞭解綠建築的實務運用。

楊梅館的「糕餅製作流程參觀區」則是讓遊客親身見證糕餅從原料到成品的整個過程。這裡設有透明觀察窗,讓遊客可以看見工廠內的生產線,包括原料的清洗、混合、成型、烘烤等步驟。此外,館內還設有「糕餅憨樂廳」,這是一個結合遊戲與知識介紹的空間,透過互動遊戲讓遊客學習糕餅的歷史與文化,同時也介紹不同種類的糕點及其在臺灣社會中的應用。例如,遊客可以透過遊戲瞭解傳統節慶中不同糕點的象徵意義,或者透過互動展板瞭解不同地區的糕點特色。

除了展區的展示,楊梅館的「戶外親子遊憩區」也是一個重要的互動空間。這裡設有兒童遊戲區、親子DIY區,以及結合糕餅主題的戶外活動,讓家庭可以在歡笑中學習糕餅的知識。此外,館內還設有「婚禮體驗區」,讓遊客透過互動展覽瞭解臺灣傳統婚禮中糕餅的應用,例如婚宴中的喜餅、壽宴中的壽桃等,並透過親身參與的活動,體驗傳統婚俗的趣味。

兩座博物館的共同特色在於將歷史與現代結合,透過展覽與互動體驗,讓遊客不僅能瞭解糕餅的歷史,也能親身參與糕餅的製作與文化傳承。士林館與楊梅館各自以不同的展覽主題與空間設計,展現郭元益企業在糕餅產業上的創新與傳統,也讓臺灣的糕餅文化以更活潑的方式傳承下去。無論是歷史回溯、互動體驗,還是環境教育,郭元益糕餅博物館都以多樣的展覽形式,讓遊客在學習中感受糕餅在臺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附近的景點
士林神農宮
雙溪生活水岸自行車道
福林公園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士林官邸_士林官邸公園
臺灣戲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