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博物館_古生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古生物館位於襄陽路25號,前身是日本勸業銀行,後來變成市定古蹟。這裡結合歷史與科學,展區分為五大主題,像是古海洋、恐龍、臺灣化石等,還有互動展示讓參觀更有趣。建築風格有歐式古典設計,也保留了歷史風貌,是臺北重要的文化景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古生物館座落於襄陽路25號,是臺北市一座融合歷史與科學教育的博物館。這座建築原為日本勸業銀行臺北支店,1991年被指定為三級古蹟,1997年更變更為臺北市市定古蹟。經過修復後,它不僅保留了原建築的歷史風貌,更以自然史與金融史為主題,展現出獨特的文化與科學價值。古生物館的設計融合了歐式古典建築風格與現代展覽空間,使其成為臺北市重要的文化景點之一。

古生物館的外觀以紅磚與白石為主要建材,搭配對稱的窗框與拱門,展現出1920年代的建築特色。入口處的圓拱門與兩側的柱子,不僅是建築的視覺重點,也象徵著歷史與科學的連結。館內的空間規劃經過精心設計,展廳的樓層與動線安排,使得遊客在參觀時既能欣賞到精緻的展覽陳列,也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

古生物館的展覽內容主要分為五個主題區:繁盛古海洋、中生代霸主、臺灣化石、臺灣動物多樣性與今日的地球。每個主題區都以不同的展覽方式,呈現出古生物的演化史與現今生態的關係。在繁盛古海洋的展區,遊客可以透過化石標本與互動展板,瞭解海洋生物的演化過程。展區中央的三葉蟲化石與菊石標本,是展覽的亮點之一,這些化石不僅具有科學價值,也展現出遠古海洋的神祕與壯麗。

在中生代霸主的展區,黃河巨龍、特暴龍與伶盜龍等恐龍骨架,是展覽的重點展品。這些骨架的陳列方式,不僅展現出恐龍的體型與姿態,也讓遊客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中生代的生態環境。展區內的互動展板與影片,則透過科學知識的介紹,讓遊客更深入地瞭解恐龍的生態習性與演化過程。

臺灣化石展區則聚焦於臺灣地區的古生物遺骸,展區內的化石標本與地質圖表,讓遊客瞭解臺灣在不同時期的生態環境。展區內的互動展板與影片,則透過科學知識的介紹,讓遊客更深入地瞭解臺灣的古生物演化史。此外,展區內的化石標本與地質圖表,也展現出臺灣與歐亞大陸的歷史聯繫。

臺灣動物多樣性展區,則透過臺灣特有的動物標本與互動展板,展現出臺灣的生物多樣性。展區內的哺乳類與鳥類標本,與互動展板上的科學知識,讓遊客能夠瞭解臺灣的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展區內的鯨豚骨架標本,更是展覽的亮點之一,這些標本不僅具有科學價值,也展現出臺灣的生態環境。

今日的地球展區,則透過科學知識的介紹,讓遊客瞭解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展區內的互動展板與影片,則透過科學知識的介紹,讓遊客更深入地瞭解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展區內的科學知識與互動展板,也展現出臺灣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

古生物館的展覽空間設計,不僅讓遊客能夠欣賞到精緻的展覽陳列,也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展覽的互動性與科學知識的介紹,使得遊客在參觀時,不僅能瞭解古生物的演化史,也能感受到科學的神祕與魅力。古生物館的展覽內容,是結合歷史與科學教育的完美結合,使其成為臺北市重要的文化景點之一。

附近的景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
重慶南路_書店街
臺灣省城隍廟
沅陵商店街_鞋子街
城中市場
二二八和平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