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粒藝術

赤粒藝術從1990年代開始就在台灣藝術界佔有一席之地,他們把傳統工藝和現代創意結合,創造出充滿童趣和魔幻感的藝術空間。他們在台北市不同地區設立展覽,像是童話工廠、童話書房、童話工坊等,每個地方都用廢料重新設計,讓藝術與童年連結。這些展覽不僅讓人體驗到藝術的詩意,也讓觀眾透過參與活動,重新認識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影響力還擴展到國際。

赤粒藝術自1990年代起便以獨特的視角與創作方式,在臺灣藝術界佔據重要地位。作為一個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創意的藝術團體,他們的創作不僅展現對材料的深刻理解,更透過詩意的空間設計與沉浸式體驗,創造出充滿童趣與魔幻色彩的藝術場域。從早期的個展到後來的社區藝術計畫,赤粒藝術在臺北市的多個文化空間中留下了深刻的足跡,這些場所不僅是藝術創作的基地,更成為連結藝術家、觀眾與社區的橋樑。

在臺北市中正區的某個老舊倉庫裡,赤粒藝術的首個個展空間曾以「童話工廠」為名展開。這間位於忠孝西路與中正區交界處的空間,原為1960年代的製造廠,經過改裝後成為一個融合工業風與童趣設計的展覽空間。展廳內的牆面覆蓋著手工縫製的布料,地面鋪設著由廢棄木頭拼接而成的拼圖,每個角落都散發著童話故事的氣息。展覽期間,觀眾可以參與由藝術家設計的「夢幻工廠」活動,例如用舊布料製作出自己的幻想生物,或在牆面留下屬於自己的「童話密碼」。這間空間的設計理念,正是赤粒藝術「讓藝術回到童年的純真」的核心思想。

在大安區的某處文化廳舍,赤粒藝術的「童話書房」展覽空間則以書本為主軸,將傳統工藝與書籍結合。這間空間的設計靈感來自於19世紀的書房,展廳內陳列著由藝術家手工裝訂的書籍,書頁間嵌入了由廢棄金屬與木材製成的微型雕塑。展覽期間,觀眾可以參與「童話書寫」活動,將自己的故事寫在特製的書頁上,書頁的邊角則由藝術家用金屬與木材製成裝飾。這間空間的設置,不僅讓書本成為藝術的載體,更創造出一個讓孩子與大人都能沉浸其中的幻想世界。

在萬華區的某個歷史建築中,赤粒藝術的「童話工坊」展覽空間則以手作工藝為主軸。這間空間的設計靈感來自於1920年代的工藝廠,展廳內的牆面覆蓋著由廢棄布料縫製的織物,地面則鋪設著由廢棄木頭拼接而成的拼圖。展覽期間,觀眾可以參與由藝術家設計的「童話工坊」活動,例如用舊布料製作出自己的幻想生物,或在牆面留下屬於自己的「童話密碼」。這間空間的設計理念,正是赤粒藝術「讓藝術回到童年的純真」的核心思想。

在文山區的某個文化中心,赤粒藝術的「童話畫廊」展覽空間則以繪畫為主軸。這間空間的設計靈感來自於19世紀的繪畫工作室,展廳內的牆面覆蓋著由廢棄金屬與木材製成的裝飾,地面則鋪設著由廢棄布料拼接而成的拼圖。展覽期間,觀眾可以參與由藝術家設計的「童話繪畫」活動,例如用舊布料製作出自己的幻想生物,或在牆面留下屬於自己的「童話密碼」。這間空間的設計理念,正是赤粒藝術「讓藝術回到童年的純真」的核心思想。

在北投區的某個自然景觀中,赤粒藝術的「童話森林」展覽空間則以自然為主軸。這間空間的設計靈感來自於19世紀的森林工廠,展廳內的牆面覆蓋著由廢棄金屬與木材製成的裝飾,地面則鋪設著由廢棄布料拼接而成的拼圖。展覽期間,觀眾可以參與由藝術家設計的「童話森林」活動,例如用舊布料製作出自己的幻想生物,或在牆面留下屬於自己的「童話密碼」。這間空間的設計理念,正是赤粒藝術「讓藝術回到童年的純真」的核心思想。

這些場所的設計不僅展現赤粒藝術對材料的深刻理解,更透過詩意的空間設計與沉浸式體驗,創造出充滿童趣與魔幻色彩的藝術場域。在這些空間中,觀眾可以感受到藝術與童年的連結,也得以透過藝術的視角,重新審視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係。赤粒藝術的這些創作,不僅在臺灣藝術界佔有重要地位,更在國際藝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附近的景點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東區地下街
東區商圈
台北市建國假日玉市
建國假日花市
忠泰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