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基地是一個結合歷史與文學的文創園區,由七棟日式宿舍組成,每個空間都有不同特色。從悅讀館的榻榻米、樹屋廣場的景觀,到平安京的茶屋與展覽廳的特展,每一處都讓人感受到臺灣文學的魅力。創作坊有課程活動,文學厝有拉門與古物,放空廣場讓人放鬆,謬思苑則神秘難得一見。最後齊東舍保存最久,有日式迴廊,整體讓人深入體驗臺灣文學的歷史與文化,是一個值得探訪的文創園區。
臺灣文學基地是一個融合歷史風情與文學氣息的文創園區,由七棟日式宿舍組成,每個空間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現臺灣的文學與文化。從入口的悅讀館開始,這裡有一張榻榻米,讓人感覺像是進入了一個小型的活動展演空間,同時也保留了日式建築的通氣孔,讓整體空間既有傳統的質感,又帶有現代的舒適感。悅讀館的閱覽室雖然書籍不算太多,但整體的空間設計卻相當適合休憩,讓人可以在這裡放鬆身心,同時也能感受到日式木屋的簡約與自然。
從悅讀館出來後,經過樹屋廣場,這是一個可以從此連通道後面五間日式宿舍的空間。樹屋廣場本身並沒有開放上樹屋,但這裡的景觀設計讓人心生嚮往,想像著在樹屋裡享受居高臨下的感覺,再配以一杯咖啡,一定會讓人放鬆且心曠神怡。樹屋廣場周圍的民宅也整修得相當完好,整體塑造成日式風情濃厚的特色街道,也讓臺北這臺灣的商業首都更添幾分文藝風情。
接下來是平安京,這是一個日式甜品茶屋,裡頭有著日本經典抹茶與潮流甜點的「Matcha One」。雖然週二去時正好公休,但這裡的餐點看起來十分精緻,如果能來上一杯飲品配著招牌的精緻點心,旅行中總是要有點小缺陷,才會使人再有動力再訪。平安京的正門也裝飾著許多不同的文學創作,圍牆上也有臺北在地文學家的創作,讓人感受到這裡的文化氛圍。
從平安京出來後,繞回樹屋廣場,接著是要進入展覽廳。展覽廳的定位是特展為主,開幕後首檔文學主題特展:「二十歲,你好:作家的青年足跡」,將自「時代」、「青年」、「文學」三個關鍵字著手。這裡的展覽內容可以先至官網看看目前是什麼,還有有什麼活動,這樣一起參觀、參與活動會讓整體行程更為豐富。展覽廳的空間設計讓人心生敬意,同時也展現了臺灣文學的發展歷程。
接下來是創作坊,這裡比較像是課程及互動工作室之類,也會有不定期邀請作家舉辦講座,是一處很棒的小空間可供文學活動的推廣及舉行。目前有的課程為「我寫土地,故我在」、「拾起消失的記憶──臺文基環境劇場」,兩項課程都很有趣,之後財富自由時可以過來上上課充實自己一番。創作坊的空間設計讓人心生期待,同時也展現了臺灣文學的創新與活力。
文學厝也是特展,與剛剛看到的悅讀館不太一樣,裡頭是比較多的日式拉門,圍塑出許多不同的空間。這看起來就很文青感,透過極簡的文字使人產生想像,傳達想法但不侷限思想。這邊也有些古物與文學書籍可現場閱讀。我很喜歡這區,讓人都可以寫寫自己心中的話,你也可以當一個大文豪(幹話大師)。文學厝的空間設計讓人心生敬意,同時也展現了臺灣文學的深度與廣度。
放空廣場是這邊戶外的景觀造景,其實我覺得好像不夠放空一點,如果有片大草皮可以躺著睡覺應該會更放空些。放空廣場的空間設計讓人心生期待,同時也展現了臺灣文學的自由與舒適。
玻璃屋&謬思苑從文學厝與放空廣場旁的小空間,可通往後頭的謬思苑,這區比較神祕,平時沒有開放參觀,偶爾有講座或活動時才會開放,所以想來的話也要選個良辰吉時配上個黃道吉日,選在有活動時前往才能一窺這神祕的芳澤。謬思苑的空間設計讓人心生期待,同時也展現了臺灣文學的神祕與深遠。
最後回到齊東舍,這是園區中保存最久的空間,這也是被規劃成常設展的位置,齊東舍與悅讀館也是最早修復的兩棟,是2009年由孫啟榕建築師所整建完成的。這棟有著很漂亮的日式迴廊,常看日劇或動漫的夥伴們應該常看到,場景常發生在這迴廊,坐著發呆、納涼、睡午覺(怎麼又是睡覺拉),家人也在這迴廊排坐一同聊聊天。齊東舍的空間設計讓人心生敬意,同時也展現了臺灣文學的歷史與文化。
整個臺灣文學基地的每個空間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現臺灣的文學與文化,從悅讀館的榻榻米到樹屋廣場的樹屋,從平安京的茶屋到展覽廳的特展,從創作坊的課程到文學厝的拉門,從放空廣場的景觀到謬思苑的神祕,再到齊東舍的迴廊,每一處都讓人感受到臺灣文學的深度與廣度。這是一個值得前往參觀的文創園區,不僅可以拍照,也可以瞭解到一些文學與歷史文化,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