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藝術教育中心

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在北美館地下二樓,設計像一個打開的迴紋針,展覽室、互動區、小工作坊和戶外中庭透過動線串聯。這裡是孩子接觸藝術的起點,也是他們在遊戲中培養創造力的樂園。展覽室以當代藝術為主題,互動區有各種裝置讓孩子玩中學,小工作坊提供創作空間,戶外中庭也有藝術裝置。親子設施齊全,讓父母能輕鬆陪伴孩子,一起體驗藝術的樂趣。

兒童藝術教育中心位於北美館的地下二樓,整體空間設計以「打開的迴紋針」為概念,透過圍繞、翻摺、穿越、伸展、起伏的動線,將展覽室、互動區、小工作坊與戶外中庭有機連結。這座空間不僅是孩子接觸藝術的起點,更是一座讓孩子在遊戲與創造中探索美感、培養直覺與想像力的樂園。中心的每個角落都經過精心設計,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自由探索,同時也讓父母得以在旁陪伴,共同分享藝術的樂趣。

展覽室是兒童藝術教育中心的核心區域,以當代藝術與建築美學為主題,展覽內容涵蓋從傳統到現代的多樣藝術形式。例如,當期展覽「面對面」以「肖像」為主題,透過孩子們的臉孔與畫作,展現藝術中對人像的多元詮釋。展覽室的空間佈局採用開放式設計,讓孩子可以自由走動,同時也能透過展覽內容與導覽人員互動。展覽室內的牆面與天花板都經過特殊處理,讓自然光線可以穿透,營造出舒適且富有藝術氣息的環境。孩子們在展覽室中可以觀察到不同藝術家的作品,並透過導覽APP瞭解每件作品的背景與創作理念,這不僅是觀賞藝術,更是一場與藝術家對話的過程。

互動區是兒童藝術教育中心最具特色的區域之一,這裡設有各種互動裝置與體驗環境,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習藝術。例如,互動區內有許多可以觸摸與操作的裝置,例如可以改變顏色的燈箱、可以調整聲音的音效裝置,以及可以動態變形的雕塑。這些互動裝置不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讓孩子在操作中理解藝術的原理與創作過程。互動區的空間設計也十分巧妙,透過光影、聲音與空間的結合,營造出一個充滿想象力的環境,讓孩子們在互動中激發創造力。

小工作坊是兒童藝術教育中心的重要設施,這裡提供學齡前幼兒及團體使用,並設有各種文具與紙張,讓孩子們可以自由創作。例如,小工作坊內有繪畫區、手工區與黏土區,孩子們可以透過這些區域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小工作坊的空間設計採用開放式設計,讓孩子們可以自由走動,同時也能透過導覽人員的指導,學習藝術創作的技巧。小工作坊的牆面與天花板都經過特殊處理,讓自然光線可以穿透,營造出舒適且富有藝術氣息的環境。孩子們在小工作坊中可以觀察到其他孩子們的創作,並透過導覽人員的指導,學習藝術創作的技巧。

戶外中庭是兒童藝術教育中心的另一個重要設施,這裡設有各種藝術裝置與體驗環境,讓孩子們可以在戶外空間中探索藝術。例如,戶外中庭內有許多可以觸摸與操作的裝置,例如可以改變顏色的燈箱、可以調整聲音的音效裝置,以及可以動態變形的雕塑。這些互動裝置不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讓孩子在操作中理解藝術的原理與創作過程。戶外中庭的空間設計也十分巧妙,透過光影、聲音與空間的結合,營造出一個充滿想象力的環境,讓孩子們在互動中激發創造力。

親子設施是兒童藝術教育中心的重要設施之一,這裡提供哺(集)乳室、親子室與親子洗手間,讓父母可以輕鬆休息與協助孩子。例如,哺(集)乳室位於兒藝中心入口前的右側,內有飲水機、冰箱、洗手檯、舒適沙發及換尿布臺,有需要的媽媽請洽地下樓藝術書店或一樓服務中心。親子室位於兒藝中心內鄰近小工作坊,內有飲水機、洗手檯、平臺、沙發,爸媽可幫幼童進行簡單整理。親子洗手間位於兒藝中心內並鄰近小工作坊,除一般洗手間功能外,另設有平臺及幼童座椅。

兒童藝術教育中心的每個區域都經過精心設計,讓孩子們在安全的環境中自由探索。展覽室、互動區、小工作坊與戶外中庭的設計,不僅讓孩子們可以接觸藝術,也能在遊戲與創造中學習藝術的原理與創作過程。親子設施的設置,也讓父母可以輕鬆休息與協助孩子。整體而言,兒童藝術教育中心是一個讓孩子們在遊戲與創造中探索美感、培養直覺與想像力的樂園,也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分享藝術的良伴。

附近的景點
臺北市立美術館
王大閎建築劇場
花博公園_花之隧道
MAISON ACME|圓山別邸
臨濟護國禪寺
圓山自然景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