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母棒球場位於台北市士林區,自1999年啟用以來,經過多次改造,成為專業賽事與社區運動結合的場地。這裡交通便利,周邊有商圈、運動公園,還有優美的自然景觀。球場有1萬個座位,採用人工草皮,是台灣第一座使用人工草皮的職棒場。周邊還有許多運動設施,假日總是人潮湧動,是居民休閒運動的好地方。天母棒球場不僅是職棒比賽的舉辦地,也是社區的重要活動中心。
天母運動場區的棒球場位於臺北市士林區,是臺灣重要的棒球比賽場地之一。這座球場自1999年啟用以來,經歷了多次改造與升級,成為兼具專業賽事舉辦與社區運動功能的綜合體育場地。其地理位置與周邊環境的結合,使其不僅是職業棒球賽事的舉辦地,也成為周邊居民日常運動與休閒的重要場所。以下是針對天母運動場區內棒球場的重點地點介紹。
首先,天母棒球場的地理位置與周邊環境是其特色之一。球場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忠誠路與士東路的交叉口,處於陽明山腳下,東北方向可遠眺大屯山與文化大學的景觀。這座球場的地理位置不僅提供了優美的自然景觀,也使其成為臺北市內少數能同時結合都市便利性與自然景觀的運動場地。球場的東南側為天母商圈,鄰近大葉高島屋百貨公司,而西北側則是天母運動公園,這使得球場與周邊的商業與運動設施形成緊密的聯結。這樣的地理位置,讓球場不僅是職業棒球賽事的舉辦地,也成為周邊居民日常運動與休閒的重要場所。
其次,天母棒球場的結構與設施是其另一個重點。球場的總座位數為10,000席,內野看臺可容納約8,000人,外野看臺則為2,000席。球場的設計採用了當時國際先進的人工草皮技術,這項技術的應用使得球場在氣候條件下能保持較長的使用壽命,並提供更穩定的比賽環境。2017年世大運後,球場經過進一步的改造,包括內外空間的重新規劃與設備的升級,使其成為臺灣第一座使用人工草皮的職業棒球場。這項改造不僅提升了球場的比賽品質,也使其成為臺灣職業棒球賽事的重要舉辦地。
此外,天母棒球場的周邊環境與運動設施也值得關注。球場與天母運動公園的結合,使其成為一個綜合性的運動場地。運動公園內有籃球場、網球場、溜冰場、田徑場、兒童遊戲區、兒童沙坑、露天小劇場、水景等不同運動空間,這些設施的設置,不僅為周邊居民提供了多樣化的運動選擇,也讓球場的周邊環境成為一個活躍的運動社區。運動公園內的天母體育場,可容納6,000人,符合國際標準,是許多國際型比賽與臺灣職棒賽事的舉辦地。每逢假日或球季開打,運動公園總是人潮湧動,成為周邊居民享受運動與休閒的熱門地點。
天母棒球場的賽事活動與歷史背景也是其重點之一。自1999年啟用以來,球場舉辦過無數場各級賽事,包括臺灣職棒的比賽、國際賽事以及社區活動。2017年世大運後,球場經過進一步的改造,使其成為臺灣職業棒球賽事的重要舉辦地。2020年,球場更進一步升級,成為臺灣首座使用人工草皮的職棒球場,這項升級不僅提升了球場的比賽品質,也使其成為臺灣職業棒球賽事的重要舉辦地。球場的歷史背景與發展,使其成為臺灣棒球運動的重要標誌之一。
天母棒球場的交通與周邊設施也是其重點之一。球場的交通便利性,使其成為周邊居民與訪客的重要選擇。從臺北捷運淡水信義線的芝山站或士林站出發,可以搭乘捷運接駁車或步行至球場。此外,球場的周邊設施,如大葉高島屋百貨公司、天母運動公園等,也使得球場成為一個活躍的社區中心。球場的交通與周邊設施的結合,使其不僅是職業棒球賽事的舉辦地,也成為周邊居民日常運動與休閒的重要場所。
最後,天母棒球場的景觀與環境也是其特色之一。球場位於陽明山腳下,東北方向可遠眺大屯山與文化大學的景觀。這座球場的地理位置不僅提供了優美的自然景觀,也使其成為臺北市內少數能同時結合都市便利性與自然景觀的運動場地。球場的環境與景觀,使其成為一個兼具運動與休閒功能的場地,吸引許多訪客與周邊居民前來體驗。
總體而言,天母棒球場作為臺北市重要的棒球比賽場地,其地理位置、結構設施、周邊環境、賽事活動與景觀環境,使其成為臺灣棒球運動的重要標誌之一。這座球場的歷史背景與發展,使其不僅是職業棒球賽事的舉辦地,也成為周邊居民日常運動與休閒的重要場所。天母棒球場的重點地點介紹,不僅展現了其作為職業棒球賽事舉辦地的專業性,也展現了其作為社區運動場地的多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