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運綠廊結合交通與生態,打造出融合藝術、文化與休閒的城市景觀。從中山站出發,經過心中山線形公園、城北廊帶、雙連線形公園到圓山線形公園,串聯起歷史與現代的多樣面貌。例如心中山線形公園改造老宅,創造藝術空間;城北廊帶結合文創與文學;雙連線形公園則有市場與文昌宮;圓山線形公園更舉辦燈光展覽,展現未來城市願景。這條綠廊不僅改善環境,也讓台北成為文化與藝術的展覽場。
捷運綠廊是臺北市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交通動線與生態綠地,不僅改善環境品質,更成為城市文化與藝術的展覽場域。從捷運中山站出發,沿著心中山線形公園、城北廊帶、雙連線形公園,直至圓山線形公園,這條帶狀綠廊串聯起歷史記憶、現代藝術與在地文化,形成獨特的城市景觀。以下重點介紹幾個代表性地點,展現捷運綠廊的多樣性與深遠影響。
**心中山線形公園**
位於捷運中山站周邊,是捷運綠廊的起點,也是臺北市重要的公共空間。這片綠地原本是捷運高架下方的空地,經過改造後成為結合藝術、文化與休閒的多功能場域。公園內設有多個廣場與休息區,沿著捷運高架的兩側種植了各種花卉與灌木,形成色彩繽紛的自然景觀。其中,LIGHTWELL老宅天井改造工程是這片綠廊的亮點之一。這間位於捷運中山站附近的50年老宅,透過設計師的巧思,將天井重新開放,讓自然光與燈光在建築中流動與折射,不僅點綴了中山街區夜景,更連續獲得了2020臺灣光環境獎與2020金點設計獎。LIGHTWELL的空間主理人李品濤,除了經營這間藝術空間,也擔任心中山南西商圈理事長,希望透過商業、藝術與區域發展的整合,讓走進心中山南西街區的訪客,感受到如同走進日本東京六本木般的藝術文化氛圍。
**城北廊帶與無圍牆博物館**
從心中山線形公園向北延伸,便是城北廊帶。這段綠廊以「當代.青春.多元」為定位,涵蓋城市綠地景觀、在地文化與藝術展覽。城北廊帶的特色在於將歷史與現代文化融合,例如赤峯街的改造。這條街原本以販賣二手汽車零件的店家聞名,被稱為「歹鐵仔街」,但隨著都會生活型態的變化,如今成為特色店鋪與獨立書店林立的巷弄。在地居民於巷弄間自製赤峯街創意地標,以紅色的山峯圖案闡述赤峯印象,巧妙運用圖案、線條區分傳統的路牌,凸顯出在地住戶對街區營造的用心。本局2021年辦理「臺北街角遇見設計」,以「厚臺北」為策展主題,結合心中山線形公園旁復古時尚街景氛圍,讓刻畫臺灣文壇關鍵推手林海音、重量級詩人余光中的身影出沒於赤峯街區,走訪這裡,就有機會在街角與文學家來場洋溢書香的邂逅。
**雙連線形公園與文昌宮**
沿著城北廊帶向北,便是雙連線形公園。這片綠地原本是捷運高架下方的空地,經過改造後成為結合市場、文化與休閒的場域。雙連早市是這段綠廊的重要特色,攤商透過改造計畫,讓傳統市場展現出整齊清潔與消防安全兼具的市場之一。柯市長曾表示,這一段就是城北無圍牆博物館,是一個持續性的市政建設,除了硬體建設,城市改變更困難的是周邊文化的建立,這還要花時間持續進行。民眾走進心雙連線形公園不只逛市場品嚐庶民小喫,也可轉進眷顧所有信眾的文昌宮祈福參拜,再選一處雙連公園青草綠地坐下感受不同於捷運心中山線形公園的靜謐氛圍。
**圓山線形公園與無圍牆博物館**
從雙連線形公園再往北,便是圓山線形公園。這條帶狀路線由捷運中山站延伸至圓山站,預計形成一條捷運綠廊帶進而帶動沿線都市景觀的改變。圓山線形公園的特色在於結合藝術展覽與燈光設計,其中「這很臺北 Very Taipei」捷運綠廊展望與成果設計展是這段綠廊的亮點之一。展期從7月23日至9月30日,地點於圓山線形公園(捷運圓山站1號出口旁,沿捷運高架往民權西路方向)。展覽邀請民眾一起到場共同想像城市未來的發展。此外,圓山線形公園內設有多個廣場空間,供民眾使用,並在夜間搭配燈光設計,營造出獨特的氛圍。
**總結**
捷運綠廊不僅改善了臺北市的環境品質,更成為城市文化與藝術的展覽場域。從捷運中山站出發,沿著心中山線形公園、城北廊帶、雙連線形公園,直至圓山線形公園,這條帶狀綠廊串聯起歷史記憶、現代藝術與在地文化,形成獨特的城市景觀。每一處地點都展現出不同的特色,有的是藝術空間,有的是文化展覽,有的是市場與休閒場域,共同構成臺北市多樣化的城市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