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成殿(天公廟)

開成殿位於新北市瑞芳區九份山城最高點,是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與熱門景點,坐擁山海美景,吸引許多遊客與攝影愛好者。這座廟宇建於1957年,由遊長興居士興建,後因建築老化於1988年重建,現為紅磚與傳統歇山式屋頂設計。開成殿不僅結合自然與人文景觀,更見證九份地區的歷史與信仰,是九份靈魂象徵,也是祈福與觀光的熱門地點。

開成殿(天公廟)位於新北市瑞芳區九份山城的最高點,坐擁壯闊的山景與海景,是九份地區最具代表性的信仰中心與觀光景點。這座廟宇不僅是當地信眾祈福祭拜的重要場所,更因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歷史背景,成為攝影愛好者與旅行者必訪的景點。從遠處眺望,開成殿的雄偉建築與周圍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形成一幅令人難忘的畫面,而其周邊的山巒、海港與老街,也為整體景觀增添更多層次與魅力。

開成殿的地理位置極為特殊,位於九份山城的頂端,三面環山,背靠金瓜石美麗山羣,左依大竿林頌德山,右擁雄壯的雞籠山,面臨深澳港八斗子及基隆港,遠眺八里觀音山與大頓山。這座廟宇的建立,正是為了結合山的雄偉與海的壯麗,成為九份地區的靈魂象徵。從開成殿的平臺上,可以俯瞰九份老街的全貌,看到蜿蜒的老街與古蹟交錯,也能遠眺深澳漁港與基隆港的煙波浩渺,甚至在日落時分,整片海岸線的夕陽餘暉會為這座廟宇披上金色的光暈,令人不禁讚嘆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

開成殿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元素,其主體結構以紅色 bricks 為主,屋頂則為傳統的歇山式設計,與周圍的自然景觀相呼應。廟內主祀玉皇大帝與福德正神,是九份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廟宇的建造歷史可追溯至民國46年(1957年),由創辦人遊長興居士(字阿火)夫婦獨資興建,初衷是為了感謝天神顯靈救度,並答謝諸聖真救世萬民的恩德。然而,由於當時建築簡陋,至民國70年後,廟身開始出現龜裂,屋頂也出現洩水問題,導致香火鼎盛卻無法妥善維護。直到民國77年(1988年),廟宇因聖筊數次豎立,眾信徒感應,決定重新整修,並於同年完成重建,進座改堂晉殿,成為今日的開成殿。

開成殿的歷史不僅僅是建築的重建,更是九份地區文化與信仰的縮影。在臺灣光復後,九份山城金鑛區因產金最旺,成為他鄉客聚集的熱門地點,有「小香港」之稱。而開成殿的建立,也與這段歷史密切相關。遊長興居士因工作操勞過度,曾一度昏迷不醒,後夢見天神顯靈救治,因而立願如身體康復,便建堂宇救世萬民。這段故事不僅傳頌於當地,也成為開成殿信仰的重要典故。而後,隨著九份的發展,開成殿的香火更加鼎盛,成為信眾祈求平安、風調雨順的靈魂寄託。

除了建築與歷史,開成殿的周邊環境也值得深入探討。其附近有八番坑,雖然目前不開放參觀,但坑口位於臺陽礦業事務所後方,且在坑口上方的土地公廟側,有經典的鬼來電2取景地。這座坑口的地形與周圍的山巒交錯,形成獨特的景觀,成為攝影愛好者熱門的拍攝地點。此外,九份老街的頂端即為開成殿前的平臺,這座平臺不僅是祈福祭拜的場所,也因視野開闊,成為拍攝九份聚落與海景的絕佳位置。在天氣晴朗的早晨,可以遠眺深澳漁港的漁船點點,而在日落時分,則能 witnessing 金色的夕陽灑在海面上,與開成殿的紅磚屋頂交相輝映,形成一幅壯麗的畫面。

開成殿的地理位置與周邊景觀,使其成為九份地區的靈魂象徵與觀光重點。從遠處眺望,開成殿的雄偉建築與周圍的山巒、海港交相輝映,形成一幅令人難忘的畫面。而這座廟宇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也使其成為九份地區的重要象徵。在這裡,信眾可以祈求平安,遊客可以欣賞壯麗的景觀,而攝影愛好者則能拍攝到獨特的景觀與文化景觀。開成殿的建立,不僅是對天神顯靈的感謝,更是九份地區信仰與文化的縮影,是九份地區不可忽視的重要景點。

附近的景點
聖明宮
九份老街
翁山英故居(九份茶坊)
昇平戲院
豎崎路
瑞芳風景特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