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桐老街

菁桐老街在新北市平溪區,是連結日治時代與現代觀光的歷史街區。過去因煤礦興盛而繁華,現已轉型為觀光景點,保留著懷舊風貌。重點景點包括菁桐車站、礦業生活館、石底大斜坑、碳場咖啡、煤礦紀念公園與日式宿舍群,每處都充滿歷史氣息。老街還有楊家雞捲、紅寶石礦工食堂等美食,讓遊客既能感受歷史,也能品嘗當地特色。

菁桐老街位於臺灣新北市平溪區,是連接臺灣日治時期與現代觀光的歷史街區。這座街區因煤礦產業興盛而發展,曾經是「菁桐坑銀座」,但隨著1975年石底煤礦收坑後逐漸沒落,如今轉型為觀光景點,保留著懷舊的街景與歷史遺跡。老街的每間老屋、每座建築都承載著過去的記憶,而其中幾個重點地點更是吸引遊客前來探索的亮點。

菁桐車站是這座老街的象徵,這座木造車站建於日治時期,是臺鐵平溪線的終點站。車站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日式與臺灣本土的元素,屋頂的屋簷與牆面的裝飾都帶著過去的氣息。車站旁邊的觀景臺咖啡廳,提供一杯咖啡與一杯茶,讓遊客在車站旁的平臺上欣賞這座小鎮的風光。車站本身也成為拍照的熱門地點,特別是車站內的木製構造與老舊的設備,都讓它成為這座街區的標誌性景點。

從車站出發,沿著老街走進去,可以到達菁桐礦業生活館。這座建築位於車站旁邊,是過去採礦工人的生活場所。館內陳設著過去採礦的工具與歷史資料,讓遊客可以更深入地瞭解菁桐的礦業歷史。館內的展覽也介紹了過去採礦工人的生活情況,包括他們的工作環境與生活習慣,讓遊客對這座小鎮的過去有更深刻的認識。

從礦業生活館出發,可以前往石底大斜坑。這座煤礦坑是平溪目前保存最大的煤礦坑遺址,是過去採礦工人工作的地方。坑口的深度約1000公尺,現在只能從外面看到礦坑口的模樣,內部的深度可以想像過去礦工的辛苦與潛水夫病的危害有多深。坑口的周圍有著歷史解說造景,讓遊客可以簡單快速地熟悉菁桐煤礦史。坑口的周圍也有著一些舊建築,陽光灑落樹根盤旋的老牆上,照耀著翠綠的地衣,這裡也是許多IG網美拍照打卡的菁桐祕境。

從石底大斜坑出發,可以前往碳場咖啡。這座咖啡廳位於過去的選洗煤場,老建築依舊保存著當時的模樣,樓上有碳場咖啡廳,可以來杯咖啡坐在窗邊獨自欣賞這小鎮的寂靜美。咖啡廳的環境非常舒適,讓遊客可以在這裡享受一杯咖啡,同時也能欣賞這座小鎮的風光。

從碳場咖啡出發,可以前往菁桐煤礦紀念公園。這座公園位於石底大斜坑附近,是過去採礦工人的紀念地點。公園中間有著菁桐煤礦坑的歷史解說造景,走繞一圈可以簡單快速的熟悉菁桐煤礦史。公園中的舊建築仍部分保留在這,微風輕拂,雖然陽光閃耀著,但走在這裏面依稀可以感受到一絲孤寂。當天假日來這,斜坑旁的水泥屋簷下,在地大哥悠閒唱著卡拉OK,雖然與周邊環境不搭,但也將人拉回一些現實感,沒有被這份孤寂氣息掩沒太久。抬起頭,看著剛過中天的太陽,心不要被黑金歷史壓抑太多,看著自然山景,菁桐依舊靜美。

從煤礦紀念公園出發,可以前往菁桐日式宿舍羣。這座宿舍羣位於菁桐老街的另一端,其中最大的日式老屋是臺陽礦業過去的招待所,真樸齋。很多人都以前他是接待日本太子的,其實不是,太子賓館在金瓜石。菁桐這個是臺陽礦業公司在日據時期的俱樂部與招待所。現在沒有開放! 但是,這座建築的歷史與風格仍然吸引人,特別是它的木製構造與老舊的設備,都讓它成為這座街區的標誌性景點。

在菁桐老街,除了這些歷史遺跡,還有許多美食值得探訪。其中最有名的是楊家雞捲,這家店位於老街的中段,是這座街區最著名的美食。楊家雞捲不是雞捲,而是以洋蔥、芋頭、紅蘿蔔、絞肉為內餡,用豆皮包捲後再炸喫。這是早期貧乏的時代,菁桐楊家發明的美食,至今仍保留著。雞捲外皮酥脆,裡面有著芋頭香氣,口感綿細不錯喫。來楊家喫雞捲還要配上一碗肉羹湯,這裡的羹不是勾芡的羹湯,而是蘿蔔肉羹清湯,味道自然清甜。

除了楊家雞捲,還有紅寶石礦工食堂,提供礦工便當菜料理。這家食堂位於老街的另一端,是過去礦工常去的地方。食堂的菜色雖然簡單,但卻非常有特色,特別是它的便當菜,都是用當地的食材做的,味道非常鮮美。

在菁桐老街,除了這些歷史遺跡與美食,還有許多其他景點值得探訪。例如,皇宮茶坊,這家茶坊位於老街的另一端,是過去日式老屋的代表。茶坊的下午茶也是個選擇,讓遊客可以在這裡享受一杯茶,同時也能欣賞這座小鎮的風光。

總體而言,菁桐老街是一處結合歷史與自然的景點,它的每間老屋、每座建築都承載著過去的記憶,而其中幾個重點地點更是吸引遊客前來探索的亮點。無論是歷史遺跡、美食還是自然景觀,菁桐老街都能讓人感受到這座小鎮的獨特魅力。

附近的景點
菁桐鐵道故事館
菁桐車站
菁桐電子天燈館
菁桐礦業生活館
菁桐煤礦紀念公園
平溪藍染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