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佳車站

山佳車站位於新北市樹林區,建於1903年,是百年歷史的車站,現在成了結合歷史與藝術的熱門景點。這裏不僅有日據時代的舊站,還有現代風格的新站,讓歷史與現代交織。周邊的鐵道地景公園有3D彩繪、馬賽克壁畫和可愛的裝置藝術,像長頸鹿、北極熊等,讓遊客拍照超有感覺。還有復原的礦坑、舊火車頭,讓人回顧過去的運輸方式。山佳車站與公園,是歷史與藝術結合的代表,很適合來探訪。

山佳車站位於新北市樹林區,建於1903年,是臺鐵南樹林與鶯歌兩站之間的一座小車站,歷經百年風華,如今成為兼具歷史價值與現代藝術特色的旅遊景點。這座車站不僅是鐵路歷史的見證,更因周邊鐵道地景公園的打造,成為結合自然與人文的藝術空間,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探訪。以下將針對山佳車站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周邊景點與特色裝置藝術進行介紹。

首先,山佳車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據時代,當時原名為「山仔腳驛」,主要功能是運輸煤炭。由於當時臺灣的經濟發展依賴煤炭,這座車站便成為重要的交通節點。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鐵路運輸的重心轉向電氣化與現代化,山佳車站的運輸功能逐漸減少,但其歷史價值卻不因時間流逝而黯淡。2015年,山佳車站完成修復工程,成為國家三級古蹟,並結合周邊環境改善,打造成為現在的「山佳鐵道地景公園」,讓這座百年車站重獲新生。

山佳車站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日據時代的設計與臺灣本土特色,車站入口處的柵門與售票處保留了當時的結構,而車站內的月臺與軌道則因歲月的侵蝕而呈現出古樸的質感。車站右側為新站,左側為舊站,兩座車站並列而立,舊站仍保存著日據時代的原貌,而新站則是以現代風格進行整修。這樣的設計不僅讓遊客能同時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也展現出山佳車站的歷史深度。

除了車站本身,周邊的鐵道地景公園更是山佳車站的重要延續。這座公園由新北市政府與臺鐵合作打造,以鐵道為主題,結合3D彩繪與藝術裝置,營造出一個結合自然與人文的空間。公園內的馬賽克壁畫以山佳車站為主題,展現出車站的歷史與當代藝術的結合。此外,公園內還設置了多個裝置藝術,如長頸鹿、北極熊、斑馬等可愛造型的彩繪椅,讓遊客在漫步時能拍攝到許多有趣的照片。

其中,公園內的臺灣石虎雕塑是相當引人注目的景點。這只石虎雕塑不僅是對臺灣本土生態的致敬,也提醒遊客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此外,公園內的3D彩繪牆則以農村與街頭日常生活為主題,展現出過去的生活風貌,如早期的柑仔店、理髮店、銅板美食等,讓遊客能透過這些彩繪牆,回顧過去的市井生活。

除了這些藝術裝置,公園內的鐵道景觀也相當值得遊覽。公園內的鐵軌與月臺保留了原有的結構,讓遊客能近距離觀察鐵軌的運作。此外,公園內還設置了一輛50年歷史的調動機火車頭與煤鬥車,這些車輛不僅是鐵路歷史的見證,也展現出過去的運輸方式。遊客可以透過這些車輛,瞭解當時的鐵軌運輸方式,並感受鐵軌的歷史氣息。

此外,公園內的礦坑復原也是相當重要的景點。山佳地區曾有兩個主要的礦坑:大豐一號坑與大豐二號坑,這些礦坑在過去是重要的採礦地點。如今,這些礦坑已被復原,並以馬賽克壁畫的形式呈現,展現出過去的採礦生活。遊客可以透過這些壁畫,瞭解過去的採礦方式,並感受礦坑的歷史氣息。

除了這些景點,公園內的其他設施也相當值得遊覽。例如,公園內的「阿福號火車進站」景觀,讓遊客能感受到火車進站的動態。此外,公園內的「南下北上火車同時進站」景觀,則展現出鐵軌運輸的複雜性。這些景觀不僅是鐵路歷史的見證,也展現出鐵軌運輸的技術與設計。

總體而言,山佳車站與周邊的鐵道地景公園,是結合歷史與現代藝術的藝術空間。這座車站不僅是鐵路歷史的見證,也因周邊的鐵道地景公園而成為一個值得遊覽的景點。遊客可以透過這座車站與公園,瞭解鐵路歷史的發展,並感受藝術與自然的結合。山佳車站與鐵道地景公園,不僅是臺灣鐵路歷史的重要見證,也是一個值得遊覽的藝術空間。

附近的景點
山仔腳公園
鐵道地景公園
鹿角溪公園
蓋淡坑遺址
樹林原住民主題部落公園
台灣原住民族企業社(瑪伐流國際工藝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