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桐車站是平溪線的終點站,建於1929年,經過翻修後保留了許多歷史痕跡,成為懷舊景點。老街曾因煤礦沒落而沈寂,但後來轉型為觀光地點,有許多小吃與紀念品店。菁桐鐵道故事館、礦業生活館、天燈館與煤礦紀念公園都是熱門景點,展現歷史與現代的結合。遊客可以在老街寫願望掛在竹筒上,晚上還能看到螢火蟲與天燈的光影,讓菁桐成為一個值得探訪的懷舊小鎮。
菁桐車站是平溪線的終點站,建於1929年,是許多旅客抵達菁桐的第一個地標。這座木造車站經過翻修後,雖然外牆被粉刷得比較新穎,但屋頂上的雜草與青苔卻仍保留著過去的斑駁痕跡,彷彿在提醒著時間的流逝。車站的月臺曾經只能容納三節車廂列車,但經過擴建後,現在可以停靠四節車廂,這也讓平溪線的運量得以緩解,吸引更多的觀光人潮。車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它被稱為「菁桐坑」,是沿線各車站中最具古早味的復古車站。車站的懷舊氛圍吸引了許多廣告與電影在此拍攝取景,成為國際間小有名氣的景點。
離開車站後,沿著不長的街道步入菁桐老街,這條街道與車站相依為命,極盛時期曾有「菁桐坑銀座」之稱。然而,隨著1975年石底煤礦收坑後,聚落迅速沒落,沈寂了一段時間。雖然電線佈滿天空,像是蛛織網網住了菁桐老街的時光,但隨著觀光的發展,許多街屋轉型做起了生意,從小喫、賣天燈、紀念品等等,應有盡有,讓這個不大的聚落,有著小巧精緻的面貌。
在菁桐老街中,以菁桐車站、菁桐鐵道故事館、楊家雞捲、菁桐礦業生活館為熱門的景點。其中,菁桐鐵道故事館是必須到訪的重點。這座建築位於車站旁邊,是平溪線的終點站,也是許多旅客第一個遇見的地標建築。鐵道故事館的建築風格保留著過去的復古風味,內部展示著與鐵道歷史相關的展品,讓遊客可以感受到鐵道文化的歷史與現在的結合。
菁桐礦業生活館則是另一個值得參觀的景點。這座建築被綠色植被覆蓋,留下的一窗口,好似宮崎駿動畫中才會出現的場景,真的好美。這座礦業生活館展示了過去礦業的脈絡,讓遊客可以瞭解礦業的歷史與現在的變化。在這座礦業生活館中,遊客可以看到過去的礦工生活,以及現在的礦業發展,讓歷史與現在的結合,讓遊客有更深的體會。
除了這些景點,菁桐老街中還有許多其他值得參觀的地方,比如許願竹筒上,遊客可以把願望寫在上頭後掛在老街內的牆面,在菁桐到處都可見竹子許願牆,頗為壯觀。此外,菁桐煤礦紀念公園也是值得參觀的景點,這座公園是菁桐最多故事的角落,園區中最醒目的是被鐵柵欄鎖住的大坑洞「石底大斜坑」。石塊切成的礦坑口,是過去採礦的礦坑,工人們皆由此進出開鑿煤礦,再經大斜坑集中運送而出。沿著殘破的建築體繼續走,彷彿過去的故事歷歷在目,園區中沒有太多介紹,僅有危險進入的立牌告訴著我們這裡未有好好規劃的遺憾。
在菁桐煤礦紀念公園中,許多遊客喜愛這樣的畫面,紛紛停留拍攝取景。我也發現,一旁有許多攝影師架設著腳架,因為不知道在拍攝什麼,我好奇地跑過去與他們聊聊,原來這些攝影師們是在等候晚上的時間,準備要拍攝這裡的螢火蟲,其中一位大哥說:這裡的螢火蟲數量蠻多的,但也因為地點很方便,螢火蟲季人潮都非常多,要提早來卡位才會有好位置!我看了看手錶,這時才下午兩點而已,沒想到這些大哥們如此有毅力,居然這麼早就來等候傍晚的來臨。
菁桐煤礦紀念公園也彷彿讓人回到百年前的菁桐。載滿興奮心情遊客而上,一輛輛火車在菁桐車站撒下了遊客,又把滿滿的開心遊客承載下山的平溪線小火車,最平溪最迷人的移動式風景。走出菁桐老街,老街外最醒目的建築莫過於「天燈派出所」了。菁桐天燈館前身為平溪分駐所,整棟建築結合旅遊諮詢服務與警局,採複合式的觀光派出所。在派出所退出後,現在是結合臺灣好行遊客中心及商店的複合式服務體,遊客更可以進入到天燈之內,付費掃描自己寫下的心願小卡,便會投影到菁桐天燈館的外牆之上,而入夜後菁桐天燈館也會點起絢爛的動畫,成為山城平溪中的一道最美光引。
在菁桐老街中,我發現許多遊客會買竹子製成的「祈願竹筒上」,把願望寫在上頭後掛在老街內的牆面,這也是菁桐的一個特色。菁桐的老街雖然現在變得小巧精緻,但卻保留著過去的懷舊氣息,讓遊客可以感受到這裡的歷史與現在的結合。菁桐車站與鐵道故事館、礦業生活館、天燈館、煤礦紀念公園等景點,組成了菁桐的特色景觀,讓遊客可以感受到這裡的歷史與現在的結合,也讓菁桐成為一個值得參觀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