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硐煤礦博物園區

猴硐煤礦博物園區在新北市,結合煤礦歷史與自然景觀,有瑞三整煤廠、願景館、瑞三大橋、礦工宿舍、內店仔、猴硐貓村等景點。瑞三整煤廠是日治時期的建築,展示煤礦歷史與技術,還有互動展區。願景館則展礦工工具與洪瑞麟的畫作。瑞三大橋是運煤橋,設計穩定,夜間有燈光。礦工宿舍見證礦工生活,內店仔有猴硐故事館。貓村是賞貓熱點,結合煤礦與自然。園區還有壺穴與介壽橋等自然景觀,兼具歷史與自然特色,吸引許多遊客。

猴硐煤礦博物園區位於臺灣新北市,是一個結合煤礦歷史與自然景觀的觀光地點,其核心地點包括瑞三礦業整煤廠、願景館、瑞三大橋、礦工宿舍(內寮仔)、內店仔、猴硐貓村等。這些地點不僅承載著過去煤礦產業的歷史記憶,也展現出臺灣的自然風貌與人文特色,吸引許多遊客深入探索。

瑞三礦業整煤廠是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的中心地標,這座建於日治時期的歷史建築,經過多年修復後,成為展示煤礦產業歷史與技術的重要場域。整煤廠的建築結構融合了日式木造與鋼筋混凝土的工法,保留了許多原貌,例如一樓的煤礦影像展區、二樓的互動媒體空間,以及三樓的日式屋架景觀。遊客可以透過這些展區,瞭解煤礦的採掘、洗選過程,以及當時礦工的生活環境。例如,「產煤裕國展區」透過互動影像,讓觀眾體驗礦工的日常對話,而「炭空語錄」則以詩意的語句,傳達礦工在嚴酷環境下展現的樂天與幽默。此外,整煤廠的「選煤機設備」與「日治壘石圍砌石構造」等展區,也讓遊客瞭解煤礦產業的技術演進與歷史背景。

願景館原本是瑞三選煤廠的倉庫,經過修復後,成為展示煤礦歷史與礦工生活的重要空間。館內陳列了許多礦工使用的工具與舊時物件,例如礦工帽、安全燈、自救呼吸器等,並搭配礦工畫家洪瑞麟老師的創作,呈現煤礦產業的歷史與文化。此外,願景館的展區也介紹了煤礦產業的發展脈絡,例如「瑞三大事記」以中英文列出整煤場的歷史事紀,歸納清楚明瞭,讓遊客在短時間內瞭解煤礦產業的歷史。這座建築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成為煤礦文化的重要載體。

瑞三大橋,又稱為運煤橋,是連接猴硐與三貂嶺的重要鐵軌橋樑,其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原本是三層鐵橋,1965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的圓弧形拱橋,並保留舊時代的軌道,成為攝影師的熱門拍攝點。夜間,橋上會有燈光投射,形成浪漫的光影效果,吸引許多遊客在此拍照。此外,瑞三大橋的設計也展現了當時的工程技術,其結構穩定且功能強大,至今仍作為運輸煤礦的重要通道。

礦工宿舍(內寮仔)位於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的最末端,這座建於民國57年的三層樓礦工宿舍,是當時礦工生活起居的空間。宿舍的每個窗戶位置都是當時一戶礦工全家生活起居的空間,窄小的空間內,喫飯、小孩讀書、睡覺等都是在同一個空間內。雖然現在這座宿舍未開放參觀,但遊客可以透過小窗戶觀察到宿舍的結構,感受到過去礦工生活的環境。這座宿舍的歷史,也反映了當時礦工在煤礦產業中的生活狀態,以及礦工宿舍的建造方式。

內店仔是返回猴硐車站時必經的聚落,這裡是1920年宜蘭縣鐵路開通至猴硐後,加上「裕興炭坑」的開採,使得猴硐市街由車頭頂往南延伸至內店仔。內店仔的兩排房舍中間留設通道,形成狹長的聚落。在內店仔的街道中央,有「猴硐故事館」的存在,這座故事館以口述歷史的方式,介紹猴硐的歷史與文化,讓遊客更深入瞭解這座礦村的過去。

猴硐貓村位於猴硐車站旁,是新北市著名的觀光景點,也是全球賞貓景點之一。這裡的貓咪由於長期與人接觸,大多並不怕生,還會主動與人撒嬌。貓村的特色在於其自然的環境與貓咪的互動,讓遊客在這裡可以放鬆身心,享受與貓咪共處的時光。此外,猴硐貓村也結合了煤礦產業的歷史與自然景觀,形成獨特的觀光景點。

除了以上地點,猴硐煤礦博物園區還包括「壺穴」與「介壽橋」等自然景觀。壺穴是基隆河渦流鑽蝕河牀形成的圓滑坑洞,是世界級的地理景觀,吸引許多遊客來此拍照。介壽橋則是改建後的橋樑,位於橋中,可欣賞基隆河畔的美景。這些自然景觀與煤礦歷史的結合,使猴硐煤礦博物園區成為一個兼具歷史與自然特色的觀光地點。

總體而言,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的各個地點,不僅展現了煤礦產業的歷史與技術,也讓人感受到臺灣的自然風貌與人文特色。這座園區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使其成為臺灣重要的觀光地點,吸引許多遊客來此探索與體驗。

附近的景點
猴硐車站
瑞三鑛業整煤廠
猴硐
猴硐貓橋
運煤橋
猴硐貓村